这样说吧,这是一本画册,中国古代山水的画册,陈丹青把这本画册放在桌上,用油画来画这个画册,就像静物写生。从西方的再现理论来看,这就是用西方具象的油画技法和理念来再现这本画册。画中的画册是打开的,上面印着一副中国古代山水,这印出来的山水是什么呢,是再现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再现,而这与西方人用油画来再现自然中的真实风景是不一样的。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古人的再现不是真正的再现。表面上看,陈丹青用西方的再现来再现了中国古人的非再现,但是你要注意了,他画的是一本书,而不是古人的原作,换句话说,他再现的是一张照片,是印在书上的照片,而照片是什么呢?就是再现,是如实再现。所以说他用西方传统的再现来再现另一个再现,而这张照片又是对于这张画的的再现,这就像柏拉图说的是再现的再现,其间有好几个再现的层次。
中国古人画的是心中的山水,不仅仅是眼里的山水,而是心象。我们不能说陈丹青这些画没有意义,只是这意义没被人看出来罢了。打个比方,陈丹青在画室里画画,他妈喊他回家吃饭,他不回去,要继续画画,他妈就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画画”。他妈进一步问:你在画什么?他还是说“我在画画”。可是,这两个“画画”是不一样的,对不?前一个是画画,动词,第二个是画一张别人的画,动词加名词宾语。这就是再现的再现,多重再现。
有些人看不明白,就说陈丹青退步了,于是陈丹青干脆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叫《退步集》。他这个人就是个柏拉图式的人,你要说他不好,他在你开口之前,就先说自己不好,自嘲一下,却把你的嘴一下子就堵住了。
八、陈丹青vs.忻东旺:过犹不及
陈丹青80年代的画太有震撼力了。现在这些小品只能在小圈子里有影响,对普罗大众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属于小众艺术,精英文化。毕竟时代不同了,激动人心的大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画只对看得懂的人有意义。这些人有两种,一是懂理论的人,一是懂技法的。理论的例子就是刚才说的再现问题。说到技法,陈丹青的绘画可称炉火纯青。
有个词叫“过犹不及”,陈丹青的技法没有过,就在门槛上,他不过,绝顶聪明,知道过了就不及了。他达到了“不过”的极限,这就是炉火纯青,而别人可能根本就到不了门槛前面,离得还很远,这时,陈丹青却在警惕“不过”,过犹不及。
什么叫“不过”?如果你懂油画,你可以比较两个人,陈丹青和忻东旺,后者也是今日名家,卖得很好,大红大紫,粉丝成百上千,他的技法跟陈丹青比较接近,可算同类。可惜忻东旺过了,他用笔用色的技法太好了,太成熟了,熟能生巧。画画讲究宁拙毋巧,他一巧,就过了,越过了门槛,变得“油”了,油滑的“油”,油条的“油”。忻东旺的笔法看似流利流畅,胸有成竹,实为油腔滑调,属于耍把式的机巧,是做给人看的,已经程序化了,有如机械动作。
可惜今天美术界的粉丝们不知道“过犹不及”,只会瞎起哄。陈丹青不是耍把式,他不巧,而是认真画画。你看不看他的画无所谓,懂不懂也无所谓,他不在乎。他有能力过这个门槛,但就是不过,他不愿意变“巧”变“油”。他完全有本事和资格当油画界的老油条,但他就是不当。他的用笔用色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所谓“多一分有余,少一分不足”。他知道自己的位置,真正的聪明人,自知。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不知道自己过了就完蛋了,就成杂耍表演了。从技法上说,我觉得陈丹青画得最好的画,是他回国前在纽约画的那一批人体,我只能用“炉火纯青”一语来评说,没有别的词汇了。回国以后,日子过得很热闹,不像当年在纽约能静下心来画画,现在他画得少了。既知如此,他就不愿意重复过去,更不愿多走一步跨过那道门槛。他宁愿干点别的事情,于是就写文章、写书、演讲,扮演老愤青的角色,成了一条关汉卿那样的蚯蚓老愤青。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