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梅摩艺术品指数的观察
梅摩艺术品指数(The Mei Moses® Fine Art Index)自诞生以来,所发布的内容一直以分析全球艺术品市场总体走势为主,直接涉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报告较少,此前未见发布中国艺术家个人的市场分析报告。近年来,梅摩指数的分析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延伸,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关的内容增多,2010年10月,梅摩中国瓷器杂项指数首次全球发布,2011年4月,梅摩中国油画指数首次发布, 2011年12月发布首个艺术家个人报告《岳敏君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岳敏君报告》)。
因梅摩艺术品指数官方网站需高级用户注册方可查看,我们没找到太多可用信息。但在一家名为“德美艺嘉”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官方网站(bafund.cn)上,可以查看到近期梅摩艺术品指数发布的多期报告,同时在首页上这样介绍该指数:“梅摩艺术品指数由梅建平教授和他的同事摩西教授共同创建,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其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科学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梅摩艺术品指数目前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联保险、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见诸全球数百家主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福布斯杂志,华尔街日报、中国证券报等。”该网站同时将梅建平教授列于“我们的团队”成员之首,头衔是“投资委员会主席”。
德美艺嘉网站“行业资讯”频道发布的《梅摩中国瓷器杂项指数在德美艺嘉全球首发》一文结尾提到:“在中国,德美艺嘉享有独家发布和经营梅摩艺术品指数的权益”。一直在《上海证券报》连载的《梅摩艺术品指数》报告也同时冠以“德美艺嘉”的LOGO。
如果说梅摩艺术品指数此前重在体现学术价值,对市场走势无直接影响,那么如今该指数除了卖给投行等大金融公司之外,又增加了出售给艺术基金公司的商业价值,且出具了可能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直接影响的分析报告。
三、错误的原因导致错误的结论
《岳敏君报告》开头即总结出“岳敏君油画作品有上升空间”的三个原因,我们认为,这三个原因均不成立。
(一)、岳敏君市场已无强庄
《岳敏君报告》认为:“1.岳敏君一直保持中、外市场两条腿走路,与其他本土画家相比,金融危机对岳敏君市场行情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故作品价位的下挫幅度也更加彻底到位。”
我们认为:岳敏君的确具备一定的海外市场基础,90年代初通过香港汉雅轩画廊和少励画廊,岳敏君作品得以被港台及海外藏家收藏。1999年参加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并于同年结识瑞士著名收藏家乌里·希克。岳敏君很少与画廊保持固定合作关系,他与国内外多家画廊合作出售作品。在2005年当代艺术市场第一波行情启动之前,作品符号化极强的岳敏君确实属于容易受国外买家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根据我们的调查,再参考岳敏君2005年以前国内国外的拍卖价格,这些作品售价大多应在10万美元以下。
但具备国际市场,是判断一个艺术家市场看好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西方藏家或机构陆续抛售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中,几乎都包含岳敏君作品,如仕丹莱收藏基金、美国法伯夫妇、英国画廊主萨奇等等,详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苏富比和保利推出的3个尤伦斯专场均没有岳敏君作品,据见过尤伦斯收藏清单的业内人士表示,印象中尤伦斯没有收藏岳敏君的重要拍品。另据多位知情人透露,岳敏君在2005年曾以远低于拍卖价的价格将几十件2005年前后创作的作品集体出售给某西方买家,目前这些作品已开始回流入国内拍场上,这也是造成无人愿意接盘的原因之一。
西方买家抛售岳敏君不完全统计数据
经过海外炒家的陆续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国内藏家坐庄的时代,《顶层》杂志2010年7月号《艺术没有世界杯》一文以及苏富比2011秋拍结束后《Hi艺术》杂志执行主编伍劲撰写的《二次探底?苏富比释放的秋拍信号》提到的“异国情调出局”,表达的都是同样的观点。真正决定未来艺术家行情的是能否得到国内大买家的支持,但目前的几大主力买家都不青睐岳敏君。
民生银行美术馆2010年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展览中2件岳敏君作品均为借展,泰康人寿在今年8月20日的收藏展中没有看到岳敏君作品展出,两大主力“民生系”、“泰康系”都不是岳敏君庄家;印尼余姓藏家与上海王姓藏家创造了华人买家对岳敏君作品的最高出价,分别为1519万元和1290万元,但前者只藏有四五件岳敏君作品,后者只藏有两件,岳敏君均非两人收藏的主要方向。其他一些国内买家也收有一些岳敏君,但多在百万元以内。据我们了解,岳敏君无论西方还是内地,都已失去买家支撑,只剩台湾某企业家与印尼某艺术基金等仅存的两三个庄家。另外,还未公开抛售的瑞士藏家乌里·希克也有一些岳敏君作品。
因此,实际情况是,曾经“两条腿走路”的岳敏君,现在两条腿都开始迈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