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在艺术中呐喊的张玉宝
张玉宝,1975年生,初中文化,小商贩。医学诊断“精神分裂症”。现住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2006年郭海平在医院中发现张玉宝绘画天赋,便一直努力帮助他实现做画家梦想,但因为他父母去世,妻子失踪,以至无监护人接他离开医院,再加上医院不具备让他画画的条件,使得他只能在医院中荒度人生,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由于媒体的关注,张玉宝创作的《怒吼》、《扎挣》、《半边人》、《旗帜》、《追梦人》等已在社会中产生较大影响。郭海平近5年经常去医院看望张玉宝,他表达最多的愿望就是“出院”和“画画”。
案例2:飞离现实的王军
王军,1958年生,小学文化,农民。医学诊断“精神分裂症”。现住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2006年郭海平在医院中发现他的绘画天赋,其作品常常表现出他悬浮在天空俯瞰大地的情景。住院8年,亲属中只有儿子去医院看望过他一次,妻子从未去医院看过他。郭海平多次与王军妻子联系,希望共同帮助王军让其做一位原生画家,都遭到拒绝。半年前,王军妻子已决定与王军离婚,郭海平最近在医院中见到王军,发现他精神出现严重衰退,他告诉郭海平现在已没有画画的激情和愿望,唯—的期待就是能看一眼儿子,他说“我天天都在想儿子”。
案例3:不甘心被社会边缘化的李奔
李奔,1962年生,高中文化,做过银行职员,离婚过二次,精神分裂后做过勤杂工,现失业在家。2010年李奔见到南京原形艺术中心(专为精神病人服务的非营利艺术机构)报道主动找到郭海平,告诉郭海平他多年来一直在家独自画画的情况,郭海平曾与其监护人联系,希望家人为其画画创造条件,遭拒绝,并反对李奔画画。李奔强烈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他说“不画画,我这辈子就完了”。三个月前,李奔又重新结婚,新婚妻子很理解支持李奔画画,让李奔看到希望。眼下,李奔常去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南京原形艺术中心也尽力为李奔提供力所能的帮助,他希望自己有—天能有一间画室,因为他的新家是一间没有窗户的10平方米陋室,连一张画桌都无处立身。
案例4:梁冰画出自己的心魔
梁冰,1994年生,中专校学生,生活在农村,因常伴有被害妄想被送往医院治疗。2011年8月郭海平进入梁冰所在的常州和平医院为住院精神病人提创作条件,发现梁冰绘画才华出众。眼下,梁冰已回到家中,郭海平仍在跟踪并提供帮助。梁冰对自己图画的解释是“原始社会的影像”和“心里的魔王”。 梁冰家境非常困难,父亲因车祸长期卧床不起,全家只靠其母亲打零工维持,其母亲终日面对二位需要照料的病人,不堪重负。
案例5:吴美飞用艺术替代药物
吴美飞,1966年生,初中毕业,2000年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现已离婚,近十几年闲居在家,常酗酒,生活靠父母救济。苦闷无聊时,他会情不自禁用铅笔的笔尖在废弃的香烟包装盒背面点击成各种图像,每天点击12小时,每幅画通常持续点击一周左右才会停止,点击时不停转动手中的包装盒,对此他对郭海平说“我的画可以从360°任何—个角度欣赏。”“吃药让我很痛苦,经常会想自杀,自从画这些东西之后,我安静了许多,也不再需要吃药了。”吴美飞与郭海平相遇是他姐姐在一次电视中看到郭海平的工作,便带他前往南京原形艺术中心住了一个月时间。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