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视像:《处暑-宫乐图》 2011-11-29 13:44:5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没有复杂的故事,甚至没有故事,或者说没有言辞,仅以影像或纯粹的视觉进行叙事,沈朝方的《处暑-宫乐图》(2010-2011年)颇具20世纪60年代左岸派及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的意味,我把这种大工业背景下的新的生产方式称做“一个人的戏剧”。

闭眼视像:《处暑-宫乐图》

艺术家在CIFVF:2011亚洲影评人联盟最佳短片奖

 

2011年亚洲影评人联盟最佳短片奖颁给了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教师沈朝方,在CIFVF五届重庆独立电影节中,他凭借《宫乐图》获得此殊荣。

 

亚洲影评人联盟奖今年依旧有CIFVF的非官方奖项“亚洲影评人联盟奖”,该奖由亚洲传统的影评组织“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及其刊物Cinemaya创办。该奖项过去20多年,在柏林、洛迦诺、台北金马等影展设立,以表彰其中的亚洲电影。2010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即CIFVF。评审:黄德昌(马来西亚)、徐宝怿(香港)、Magasa(中国)亚洲电影促进联盟 (NETPAC)于2010在CIFVF设立“亚洲影评人联盟奖。

 

闭眼视像:《处暑-宫乐图》

 

没有复杂的故事,甚至没有故事,或者说没有言辞,仅以影像或纯粹的视觉进行叙事,沈朝方的《处暑-宫乐图》(2010-2011年)颇具20世纪60年代左岸派及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的意味,但他并没有沉溺于对视网膜的研究,也没有过度迷恋新奇的技法以制造莫须有的视觉,但为了获取更为鲜明的镜头风格和更为精确的语义表达,沈朝方除了编导外仍然采取了必要的手段,包括剪辑 、特效等。我把这种大工业背景下的新的生产方式称做“一个人的戏剧”。

 

《处暑-宫乐图》的制作采取的是电影的规格,而不是录像艺术的模式,作品中大部分的画面都是电影的语言镜头,准确地说,《处暑-宫乐图》是一部实验电影,因为它具有实验电影的诸多特质:个人的、幻觉的、诗意的、纯粹的、自由的、另类的。但沈朝方也没有狭隘地拒绝主流电影的优点,相反,《处暑-宫乐图》在色彩上显得较为华丽绚烂,具有可看性和感官方面的满足感。

 

影片的场景主要是烂尾楼和屠宰场,但两组场景有效地交织在一起,使作品产生晦涩的语义。总体而言,屠宰场偏重记录对象运动,烂尾楼则偏重组织对象运动,但二者都是对现实和幻觉的思量。沈朝方表现的幻觉并未局限在眼睛所视的范围内,他也重视闭眼以后脑海中浮现的幻觉,即所谓“闭眼视像”。电影理论界通常所说的“闭眼视像”,源自人类半睡半醒、半生半死的状态,其意识游移于正常之外,无法形成逻辑和语言。但沈朝方的“闭眼视像”有别于半睡半醒的视像,因为半睡半醒的视像通常是短暂的、快速的,而沈朝方的“闭眼视像”却是清晰的、饱满的。

 

沈朝方对各种知识均有涉猎,在他平时的谈话以及完成的作品中,尤其在电影史、传播学、艺术史、 历史 、社会学的阅读。但核心是对人的关注,作品均把焦点集中于人,具有人文主义倾向,关心的是人的生命及其去向。在《处暑-宫乐图》的两组场景中,屠宰场的惨景尤其令人惊惧,展现动物在工业化、流程化的屠宰场里,躯体任人宰割,残肢堆积,特别是动物被割头后惨痛的死亡,极度卑贱或无助,其中一个镜头是工人将刚刚割下的头颅一脚踢开。

 

如果说动物是死在有形的刀锁之下,人的被宰制则是在无形的力量之中。今天,大部分人生活在屈辱的状况中,个人自由或人文主义所珍视的其它价值成为奢谈。为完成庞大的社会组织工作,统治机器只好采取工业化的、机械化的措施,统治机器没有时间考虑人。

 

必须承认: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不可能完满的世界上,自己也不可能是完善的生物,但每个人对社会宰制的容忍都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革命,更持久的是人对待人的方式的恶化,不仅是底层人受害,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因为主宰社会的并非人的命运,而是经验、习俗、法律、统治等汇合起来的“总精神”。沈朝方对艺术总体的观察,其意义也许正在于此,他不但为了去发现人的本性,也是观察它的运作及其后果。(段君)
 

 

附访谈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