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全半天给三毛拍户外像 丢相机成不详预兆(图) 2011-12-03 10:28:26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一个人的声音和足迹,如果能被另一个人深深的怀念和铭记,这就是永恒。”这是“三毛‘天堂之鸟’20年忆——肖全摄影展”前言的最后一句话。在展览纪念册封面上,这句话也赫然在列……

肖全和三毛

三毛和肖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一个人的声音和足迹,如果能被另一个人深深的怀念和铭记,这就是永恒。”

 

这是“三毛‘天堂之鸟’20年忆——肖全摄影展”前言的最后一句话。在展览纪念册封面上,这句话也赫然在列。

 

1990年9月21日成都。这个日期和地点在本次展览多张照片的说明中出现。其实,肖全真正拍三毛只有半天。可是,20年来,肖全的事业和掌声,似乎都和那个下午息息相关。所以,20年后,他还在寻找自己和三毛的联系。

 

实际上,这次展览中绝大多数作品,在20年的时间内广为流传,已成为经典的老照片。但是,加上肖全最近寻访三毛足迹的几张照片,那些老照片似乎重新流动起来,共同构成一个精妙婉转的故事。恰恰是这些追寻的过程,让肖全可以有能力连接半天和20年,让所有的展品都有了时间的厚度。与其让经典作品躺在深闺里,供后人瞻仰,不如重新投入创作,让新作品和经典作品产生联系。窃以为,这是一个艺术家或是收藏家对自己所拥有作品最好的纪念。

 

最能说明这种联系的一张照片,便是那张打火机。今年8月,肖全去到台北,从三毛好友陈达镇那拿到了一个三毛用过的打火机,还能打燃。肖全很想把它带回内地,可是做不到。于是,他给这个打火机拍了一张照片,背景是星星点点的光芒。肖全在这张照片的说明里写道:“没想到20年过去了,三毛的‘火焰依旧’。”

 

肖全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不仅在于他成为最后一个给三毛拍摄户外影像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能和三毛一下灵魂相通。就像肖全在《我镜头下的美丽女人》一书前言中所写:“上帝指派这些女人们需要的摄影师,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的确,阅尽人生的三毛在第一眼看到肖全时,一定就产生了一种不打折扣的信任,于是才会在他的镜头前松弛下来,本色涌动。这种精神上高度的契合或互补,才让一个下午成为镜头中的永恒。

 

就像《天堂之鸟——三毛摄影诗歌集》后记中,肖全介绍,在拍三毛和小孩们玩“拍纸烟盒”时,看到三毛的悠然,自己也恨不得把相机交给谁,加入这场游戏。肖全便是如此纯真之人。

 

那个下午,肖全和三毛漫步在府河边的柳荫街,走进所谓“最成都”的小巷,在各种茶馆和小店中流连,和似乎永远闲散的市民相遇。短短几个小时,肖全感到“三毛将她的一生演绎了一遍”。因为,在所有的背景中,三毛都显得那么倔强和突出。

 

三毛是谁?她登飞机住酒店时是陈平,之外是三毛,到底哪个是真的?海峡两岸共同的青春偶像,一个独自漂泊几十年的女人,到底哪个是真的?

 

肖全似乎依靠着直觉,在回答这些问题。也只需一个下午,三毛就觉得,肖全的照片是自己“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

 

因为这些照片,肖全出名了。杨丽萍找到了他,并资助这个自由摄影师。随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界各色风云人物,都出现在他镜头里,最终促成了《我们这一代》的出版。可以说,肖全影响过一代热爱摄影、学习摄影的人。即便是现在,国内也很难举出有谁在肖像摄影上超过了他。

 

这一切,似乎都跟三毛有关。“三毛给你带来了什么?”肖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20年后飞向敦煌的飞机上,在莫高窟的鸣沙山上,肖全执意去寻找“天堂之鸟”。就像三毛在《敦煌记》里所写:“那真正的神秘感应,不在莫高窟,自己本身灵魂深处的密码,才是启开它的钥匙。”

 

今年4月,肖全来到了三毛的出生地重庆。在南山黄桷垭的老巷里,肖全找到了三毛的故居,拍下了那棵三毛小时看着长大的老树。他看到了古道上一个小女孩,说三毛也像这个小女孩一样,目空一切地朝前走,旁边是一群侧目不解的人。这里,有三毛的影子。

 

而在台北,肖全拍了一个从台北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校门走出的女孩。这里是台湾最好的高中之一,许多名媛从此走出。但是,三毛被老师体罚后,从此退学了。

 

在为三毛拍照前,肖全甚至没看过三毛的作品。在拍完那组照片后三个月,肖全把为三毛拍照的相机给丢了。他认为这是预兆。后来就在那个冬天,三毛走了。而肖全在《天堂之鸟》后记里就写道:“可我坚信三毛还活着。我抬起头,天上又多了一颗星。”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