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相关人士称,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很多人喜欢看外国大片,是因为“对方创意和传播能力比我们强”。此一论断,指出了当前国内文化艺术发展的要害,国内文化艺术创新力不足的现状,值得反思和警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文明古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文化创新的肥厚土壤。从历史上看,我国文学艺术成就卓著,曾经对周边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其鲜明的文化特色,不仅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且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而流芳百世。
我国古代文艺光辉璀璨,为世人公认,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持续不断创新。诗、书、琴、画,百家争鸣,各具特色,风格多样。一大批文人墨客,坚持个性的创造,共同成就了文艺繁荣的景象,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其作品勇于打破常规,开豪放一派,至今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当前,国内文化艺术领域存在一些不良习气,如很多人奉行“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别人的作品;一些影视作品一味追求轰动,不顾社会影响,语不“雷人”誓不休;跟风模仿、大肆炒作更是频繁上演。电视荧屏上、清宫戏、谍战剧、穿越剧……“一窝蜂”往上涌,令人生厌。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来自国外的影视大片,制作精心、创意鲜明,似乎总能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和惊喜,留下深刻印象。
文化艺术作品创新不足的现状,无疑与当前文化界普遍存在的浮躁有关。不难发现,如今能够静下心来搞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了。文化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复制、粘贴。于是,一大批雷同的作品滋生蔓延。这种“炒冷饭”的文艺复制品泛滥,不仅伤了观众的胃口,而且搅乱了文化市场,制造了歪风邪气,最终扼杀了文化艺术创新的活力。
要看到,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相关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却不足4%。没有创新的文化复制,无疑担当不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创新是文化艺术的生命,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认清使命,大力提升原创能力,用创新来激发活力,切实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