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自由——从蔡亮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反思新中国美术 2011-12-08 17:09: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殷双喜 点击:
蔡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的优秀代表,他的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充满人文精神和独特艺术语言的创造,具有重要审美价值。本文从尊重历史和前人,还原历史情境的认识出发,以客观的眼光重新研究蔡亮先生留下的美术遗产,以此反思新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特质及其

1964年儿子蔡芃在《贫农的儿子》画前

1964年儿子蔡芃在《贫农的儿子》画前

 

程征先生称蔡亮为“新中国的职业革命历史画家”,因为从50年代到80年代,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围绕革命历史题材展开的。除了《南下宣传队》(素描1959)和《延安火炬》(1959),他还创作了《贫农的儿子》(1964)、《枣园来了秧歌队》(与高民生、张自薿合作1974)、《杨家岭的早晨》(1977)、《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78)、《红旗漫卷西风》(1978)、《小米》(1984)、《虎门销烟》(1988)等。原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邹宗绪先生指出:“从50年代起蔡亮有近30年的时间是在陕西度过的,他的很多作品是在陕西期间完成的,在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及其它一些重要美术馆、纪念馆里,就重要陈列作品而言,蔡亮是作品陈列的最多的画家之一。”[4]

 

蔡亮的革命题材绘画创作,延续了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美术为代表的革命传统,这是一个来自于人民,反映并歌颂人民的创造性斗争与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传统。早1940年的春节前夕,彭德怀曾给延安木刻团写了热情的祝贺信,在信中他指出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和现实的密切联系:“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脱离了时代要求,不反映革命现实的作品,是没有并且也不会有艺术上的价值的。目前中国艺术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加紧的批评的接受与发展民众的艺术形式,充分的反映抗战中人民的要求,成为动员民众一支强有力的力量。为了创造民族艺术,这也是必要的。”[5]这可以视为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明确表述。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创立时期的第一届优秀学生和1953年的第一届研究生,蔡亮先生深受中央美术学院的革命现实主义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蔡亮的艺术人生中,早在重庆时期,充满抗日救亡的气氛的文化生活,就给了少年蔡亮以深刻的影响,让他认识到文艺是同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文艺是要干预生活的,艺术家是要有爱国主义思想的。1950年,18岁的蔡亮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受到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家的喜爱和悉心培养。在蔡亮的回忆中,他列举了许多对深入影响了他的杰出艺术家,例如王式廓先生对当时全国一边倒学习苏联的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方法提出疑问,反对素描成为一种学院派、自然主义的东西。还有吴作人、董希文、彦涵、罗工柳、韦启美、李桦、古元等先生也给了蔡亮很大影响。2009年为纪念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中央美术学院建院60年,中央美院举办了《素描60年》大展,展出了那一代杰出艺术家的素描作品,其中也包括蔡亮先生的优秀素描作品。历经60年时光,重温前辈的手泽,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艺术前辈们对于延安革命美术传统的坚持,也能看到他们对于新中国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规律的深入研究。那是带有普遍性的时代氛围,它对于蔡亮那一代人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

 

可以这样说,建国初期中国美术注重内容,把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是与当时的教育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任党总支书记胡一川在中央美院建校初期就强调人生观、艺术观的改造,他在中央美院的成立大会说:“过去的旧美术学校,出过优秀的革命的人物,不能否认的确实培养出来了好些美术人才,甚至这些人才经过一定的改造后,都可以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工作者。我们应重视这些教育的成果。我们应继承优良传统。为了胜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全体教职学员,都应不断的加强政治学习,负责的首长给了我们很多指示(注:此处指中央美院开学典礼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等人的讲话),我们以新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自己旧的思想感情,旧的艺术观点,建立新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艺术观,不然的话,艺术上的是非黑白问题,就没有一个鲜明的标准。如果不首先在方针上弄清楚,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画画,画什么,怎样画才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喜爱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那么他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是空的。”[6]

 

讨论蔡亮的革命历史题材画创作,无法回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真实性问题,即“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历史画创作受到许多的限制,如何保证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创作自由与艺术真实有什么样的关系?当一位艺术家在政治身份上受到限制,只有日常生活的自由,他是否还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蔡亮晚年注意到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受到的思想局限,但他强调了艺术家的真诚与自由,在被动中寻求主动,“中国的艺术家恐怕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观点,他离不开党的政策所规定的那样一些文艺原则,即使有一点自己的这样的看法、那样的看法,那都不见得能成为一个什么体系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什么观点的话,那就是凭良心干活。”[7]“良心”在这里,正是我们的社会底层人民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关系赖以稳定和延续的伦理底线,也是一个人思想自由、坦荡无私的心理基础。

 

我们从蔡亮的艺术生涯中,可以看到一些很有价值的经验。蔡亮的创作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家,身体可以被流放,政治上不自由,但他可以在人民那里获得生活的信心,保持个人的思想自由。而蔡亮正是在与陕北农民朝夕相处的生活中,获得了心灵的解放,获得了对底层中国人民生活与精神状态的真实认识,这确立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突出表现人民的感情、人民的理想这样一种大局观。同时也使他在大量的写生和速写中获得了艺术创作中最为生动的细节,将生活真实与情感真实融为一体,使他的创作在整体的时代政治氛围中,充满人性的温暖和生活的亲切,独立特行,令人难忘。以《延安火炬》为例,蔡亮将“八-一五”抗战胜利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处理成充满诗意与欢乐的人民的节日,在画面中突出的是平凡的陕北农民,而非高大的革命领袖。不说那些质朴的吹唢呐的农民,只说画面右下角的陕北大嫂,在这样令人激动的日子里,却仍然和往常一样,抱着孩子,和一位八路军女战士,亲切地聊着家常话,这该是多么的从容淡定!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