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自由——从蔡亮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反思新中国美术 2011-12-08 17:09: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殷双喜 点击:
蔡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的优秀代表,他的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充满人文精神和独特艺术语言的创造,具有重要审美价值。本文从尊重历史和前人,还原历史情境的认识出发,以客观的眼光重新研究蔡亮先生留下的美术遗产,以此反思新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特质及其

蔡亮《延安火炬》素描 军事革命博物馆藏1959

蔡亮《延安火炬》素描 军事革命博物馆藏1959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指出,当代的一些多产艺术家已经成为一种悲观主义文化宣传的受害者,他们相信自己有责任以可怕的方式来表现他们认为是可怕的世界或历史时期。与此同时,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总喜欢告诉人们说,他们实际上生活在地狱里,结果,这些知识分子不仅使人们感到不满,而且使人们感到不幸,从而夺走了人们生活中的欢乐。波普尔举个人生活非常不幸的贝多芬以《欢乐颂》结束自己的交响乐生涯来说明,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进步,为平凡而又充实健康地活着感到庆幸。

 

而蔡亮的一生也像贝多芬一样,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以艺术描绘人民,奉献给人民,给他们以生活的欢乐和信心。著名油画家湛北新在陕西省美术界缅怀蔡亮的座谈会上称蔡亮是“把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送给别人的人。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可平常表现总是很高兴的,所以浙江美院的人称他为‘老顽童’。” 对于自己青年时代的“被扫地出门”,蔡亮用9个字概括,“事情的缘由不多讲了”。而对于自己在在陕西20多年的艰苦生活,他用一句话做了总结,“打发了也好,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是因祸得福。”这里的“因祸得福”,是生活给予蔡亮的苦涩礼物,即他远离了政治中心,才有机会在陕北,深入陕北农民的生活,看到了他们乐观、坦诚、明亮的内心世界,获得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在这里,蔡亮收获了陕北高原上的阳光与自由,这使他的作品,像陕北的民歌,丰富、深沉、成熟。当然,“因祸得福”也可以理解为蔡亮与张自薿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共同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爱情和信任,互相支持着在艺术之路上远行。蔡亮一生都渴望自由,艺术就是他追求自由的方式,他通过自由的艺术创作来超越现实给予他的迫害和不公。在这一意义上来看蔡亮的艺术,我们看到蔡亮没有像文革后期的“伤痕美术”那样,刻意表现个人所受到的迫害与磨难,不等于他对待艺术的态度就不真实。现实主义本来就具有直面现实与追求理想两个维度,蔡亮将自己对革命历史和美好事物的追忆,转化为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画面,激发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追求幸福的冲动。

 

值得注意的是,蔡亮在其晚期作品中展开了对于民族历史的反省。《皇后新装》(1989)、《完成的与未完成的》(1992)等作品,在不无冷幽默的对清宫历史的表现中,表达了蔡亮晚年对民族历史与民族性进行深刻反思的自觉意识。在《巴黎艺人组画》(1986)和《丹青生涯》(1987)、《拓片》(1990)、《盲人音乐家韩起祥》(1992)等有关中国民间艺术家的描绘中,蔡亮也对自己的艺术生涯给予了反思,他表现了这些艺术家身处贫困而不改其对于艺术的坚定信念,其实具有某种自画像的意味。正是这种对生活艰难但创作幸福的艺术生涯的追忆和对未来世界的坚定信念,树立了蔡亮既与历史同在又超越历史现实的“异在者”形象。所谓“异在”,就是艺术家不仅要与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脉搏,而且要能与现实保持距离,进行清醒的分析与观察,以自己的艺术,显现出对未来的美好理想,在对现实的肯定中呈现对现实的批判,从而超越现实,鼓舞人们向更加美好的世界前进。

 

“一个严肃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着社会,关注着历史,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总是和他的时代,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我坚信现实主义艺术的生命力,而现实主义也是丰富多彩的。”[14]作为一个青年时代不幸遭遇政治磨难的艺术家,蔡亮和石鲁、朱乃正等许多艺术家一样,艰难困苦而不墜青云之志。在蔡亮的晚期作品中,包括他的艺术自述中,我看到这位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油画家对于中国历史与新中国美术的深刻反思。如同法国作家雨果对于人类的深思——“在孤零零的悬崖上,流放者眺望远方那些伟大而充满命运感的国度。……他将自己和自己的命运融合在深广的往事之中”。蔡亮的艺术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局和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也是他以艺术作为生命存在方式的无悔选择。如同著名画家尚扬所说:“生命的过程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这是一副打开的牌,不要去问上帝。人不可能处处显露生命的自觉,但应该贯彻对自身尊严的觉悟,做出不断选择中的唯一选择。这可能会是一副沉重的担子,对于一个人,有时甚至会是终生的苦难,但既然是无可替代的选择,那就没有任何疑虑与抱怨。”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蔡亮选择了艺术,选择了他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尊严,这使他饱受磨难的心灵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得以净化和升华,超越沉重的历史与现实,进入永恒。

 

注:

[1]《缅怀蔡亮教授  重新审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蔡亮教授素描艺术展研讨会综述》,《中国美术学院院报》1996年第2期。

[2]许向群《岁月壮歌——20世纪中国军事美术回眸1927-1977》,载《美术》杂志,2008年第8期。

[3][4]《缅怀蔡亮先生——陕西省美术界悼念蔡亮先生座谈会纪要》,1995年9月4日,蔡亮家属提供。)

[5]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73—174页。

[6]胡一川《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50年4月1日,北京。手稿,未发表。

[7]《蔡亮自述》,载《蔡亮作品集-油画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7页—11页。

[8]周博《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未发表。

[9][10][11][12]同[7]。

[13]程征《艺术家的良心——读蔡亮油画人生》,载《蔡亮作品集-油画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7页。

[14]蔡亮《1984年从巴黎写给杜高的信》,原载《江南》1993年第4期。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副主编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