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现场实录(第一场) 2011-12-09 10:41:1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目前,在学术会议的形式上,中国人越来越强调国际规则、国际惯例。通常是一个人发言,发言以后限制多少分钟,然后又有评论员,还有提问、讨论;当然这是一个模式,还可以有另外的模式,就是更加散淡的,更加轻松的,同时又是更加亲切的模式。用朋友聚会的方式来讨论一个问题。

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
 

时间:2010年1月23日
地点:东湖宾馆企辉厅

 

开幕式

 

主持人:孙振华(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艺术主持,深圳雕塑院院长)

 

致辞人:宋玉明(深圳美术馆馆长)

 

专题发言:《在文学史与当代文学之间》

 

主持人:鲁虹(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艺术主持,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

 

主讲人:李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孙振华: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现在开始。

 

前两年,今天在座的彭德先生提出了一个想法,他希望能够按照古代文人雅集的方式来开会,不要太正规,不要太严肃,这个想法后来没有实施,倒是启发了我们。我和鲁虹商量,认为深圳美术馆论坛要慢慢朝着一个轻松的、谈话式的、讨论式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这个论坛变得越来越去官方化、去仪式化,真正能够针对某一个学术问题请到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有研究的朋友,在一起说说话。

 

目前,在学术会议的形式上,中国人越来越强调国际规则、国际惯例。通常是一个人发言,发言以后限制多少分钟,然后又有评论员,还有提问、讨论;当然这是一个模式,还可以有另外的模式,就是更加散淡的,更加轻松的,同时又是更加亲切的模式。用朋友聚会的方式来讨论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今天希望大家用这种方式来讨论问题,而不是国际通行的模式。我们已经把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人请到了一起,希望大家像电视里面的谈话节目一样来谈自己的想法,发言可以打断、可以插话,在这个过程中间特别强调和大家的互动,不要拿着稿子站在台上念。说到哪里算哪里,并不要求大家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其实就是大家各说各的,讨论一番,最后求同存异,把未决的问题留待以后。

 

所以,这个会议的开法和前几次有一些不同,我们根据收集到的论文,把它分几类,按照其中的类别,我们请主讲人上去,不一定讲自己的论文,而是用较短的时间讲自己的想法,讲完以后大家一起讨论,如果大家讨论得很高兴、很激烈,我们可以不顾时间,如果没有什么问题话可以进入下一节,希望大家在自由的氛围中真正碰撞出思想火花,从这个意义上回归到论坛的本意,通过论坛激发思想,产生一些思想成果。

 

按照惯例这届论坛也将大家的论文汇集在一起,出了一本书,大家可能都拿到了,就是《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这里特别感谢河北美术出版社,感谢冀少峰先生。以前老是说“深圳速度”,我们今天早上开玩笑,现在有了“石家庄速度”,只要把稿子给他,他可以在不可思议的时间内变成书,魔术一样的变出来,给你运到现场。在当代艺术的出版上,全国出版社里头他们做得最好。所以鲁虹说,只要和冀少峰一起合作,我们心里就有底,我觉得这是对他的最佳评价。

 

这本书有一个小小纰漏,可能是赶时间没办法。原本书本的目录编排我们是分类的,一类是比较集中的谈艺术史写作主题的;还有一类就是结合个案,就是自己的写作,来具体讨论艺术史写作;还有一类文章偏重的不是谈艺术史的问题,而是一般的艺术理论的问题;最后还有一类是来稿,为论坛征集了一些稿件,挑选了一部分放在书里面,大致是这样的编排方式。我们的编排是有间隔的,但现在拿到的书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没有把间隔做出来,特别要做一个说明。

 

这是主持人说的罗嗦话,把背景跟大家说一下,下面进入正式程序。进入正式程序之前请各位与会的朋友,还有媒体朋友请把手机关闭或放到震动、静音状态,不要影响会议的进行。下面有请深圳美术馆馆长宋玉明先生致欢迎辞。

 

宋玉明: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主持人,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深圳美术馆全体工作人员对大家前来参加“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这次论坛我们邀请了多位活跃于当今学术界已经卓有成效的学者和深圳学术界的朋友,希望在这次论坛上我们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如果论坛的学术成果能够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将感到万分荣幸。

 

深圳美术馆的学术目标是关注当代艺术,关注本土艺术。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对当代和本土艺术的关注、引导、推介,两年一届的深圳美术馆论坛是我们关注当代艺术的重要品牌,到现在已经举办到第四届了,我们愿意将深圳美术馆论坛办成一个重要的常设性论坛,将论坛打造成深圳的一张文化品牌、文化名片。

 

最后,请允许我向各位参加论坛的学者,以及为论坛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努力的朋友们表示真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