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筱君
编者按:由99艺术网、《艺周艺讯》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于2011年12月14日拉开序幕。此次高峰论坛旨在搭建行业沟通和深层对话的交流平台,以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国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辨析艺术品经营、收藏和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探讨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收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在论坛第三单元“方向——产品投资与产业投资”的讨论中,台湾羲之堂画廊总经理陈筱君谈论了自己的看法。
杨凯:第一个话题是艺术品投资热的原因是什么?在座的嘉宾,谁能回答我们,中国艺术品市场从05年开始,市场一路井喷到现在,从08年、09年到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哪位专家能向我们的媒体和在座的嘉宾解读一下,为什么会有艺术品市场投资热?
陈筱君:我想今天杨凯是希望我把所谓的台湾经验跟在座的各位业内人士以及关心艺术发展的朋友们一起来分享。就方向这一部分,我将以中国第一家拍卖公司成立到目前成为全世界最不可忽视的市场实力方面来探讨,而在台湾经验这个时间点,我只能够就之前曾比中国发展起步早一点的情形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台湾在当时是有着很好的机会点存在的,因为毕竟香港在90年代面对1997年整个人大出走的状况,台湾面对的机会正是从80年代起,就有很多资深的收藏家,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进入到国际拍卖市场去参与竞标。所以,台湾的优势在于它有非常优质的收藏家,并且保留了一些重要的艺术收藏品。
另外,台湾设置的这方面的办事处已经有30年,但是真正展开拍卖业务是始于1992年,而当时的成交率高达94%,在那时候算是非常成功了。但真正的唯一的一次隶属于书画的专场始于94年的“定远斋”,也就是与张学良有关的那次拍卖。大家可以注意到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藏,就是宋代谢元的《桃花》,这可以说是孤本。正是94年的这次拍卖,吸引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先生过来台湾,而那次拍卖可以说是盛况空前,成交率达100%,而这也是唯一的一次书画拍卖。
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一路不断地发展,也带动了台湾前辈画家们的艺术行情。到99年7月份时,我们当时的总统李登辉因为“两国论”而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也让我们的整个股市翻黑。而到99年时,“九二一大地震”令我们经济马上进入到黑暗期。
这样一来而产生的艺术行业发展的断层是否有影响到那些资深的收藏家呢?基本上来讲,财富到了一定的时间点,艺术行业发展还是恒定的,但是也有人会因为财富的影响,财富的重新分配,而导致艺术品很可能只是暂时地被持有,不得不重新易主。
我觉得这是艺术市场的一种定律,但是对台湾来说它曾有过机会,可是因为一些事件而产生了一些影响。但香港目前却是处在一种不可撼动的位置,关键的在于它的金融是自由的。这里所说的金融自由体现在不像台湾,若有部分所谓的不管税制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一些官方法规上的问题就没有办法理清,而专业人士又非常少,对艺术品的了解也不够,这些因素都牵制了整个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基于上面这些原因,国际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于2002、2011年撤出了台湾。而香港在1997年之后就已经进入到比较稳定的时期了,之前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也都消除了。
事实上,我觉得现在来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健全政府法规。若真有所谓的台湾经验的话,我认为未来大家应该更关注如何让艺术品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且法规的设计上面更注重保护所谓的投资人的时期。刚刚听了很多金融家的发言,我很希望,很期待日后的中国能够走向更稳定,更有法制,更具有国际能见度的地区,而不仅仅是有非常、非常高的成交额,我认为这才是大家所期盼的。
(本文根据论坛发言录音修整,未经过发言专家修改)
【相关资讯】
【图文直播】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CAMS2011)
【视频】携"亿元"以运"资本" 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开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编辑:廖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