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代艺术资本的焦虑
——整合:艺术金融化与金融艺术化Integration: Financial Means for Art, and the Art of finance
高峰论坛现场
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这几年金融机构在艺术品行业快速扩张,尤其是今年各路文交所异军突起,但是国务院一纸38号文,却把全国一半以上的文交所逼近了死胡同。于是,关于艺术品金融化、证券化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因此第二届高峰论坛提出的“整合:艺术金融化与金融艺术化”的单元议题显得尤为重要。
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益民在发言中表示:“艺术品的金融化、金融艺术化就是一个跨界的东西,我们要为我们高端的客户或者为我们的投资者寻找到更好的、更合适的投资的机会。所以我们完全是站在投资的角度去看艺术品市场,客观地讲,国外艺术市场走过的路就应该是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的”。而世邦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何亦农则从金融学角度阐释:金融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是死路一条,进入艺术品行业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做法。金融机构的钱大部分是来源于投资者,投资者往往有两个诉求:一是保本的诉求。我们在逐利的前提下首先是保本,这样我们在选择投资艺术品的时候就会非常清晰,这样一来你必须得明确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品来投资,二是,用报表说话。
也许有人会觉得金融介入艺术就是一种投机行为,但是何亦农更愿意称其一种金融行为,她认为金融进入到艺术品行业后,首先是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的,要符合金融的价值规律、运行规律,其次才是依据艺术品这个载体的特点以及特殊性来进行把握。
如果当艺术市场购买的需求都来源于投资性资金,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雕塑部负责人柴宁认为这可能是艺术市场泡沫比较严重的时候了。他说:“至少在现在,目前市场的需求主要还是来源于个人的收藏、机构的收藏,这个可能还是一个最主要的需求。这种投资性的需求,相对来说是一个补充性的,当然有很多个人的收藏也带有一定投资的性质,但是它不是纯粹的,就像买卖股票一样的投资,它有很多个人的爱好,包括消费这样的一些动机在里边。所以现在总体来说,艺术品的金融化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期望最终会发展成艺术品完全的证券化或者完全的成为一个投资工具,还是希望艺术品能够保持它最主要的一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