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原本是成都军区印刷厂,常年亏损,厂房处于闲置状态。2007年年底,对原厂房的外观进行了全面改造,采用德国设计师提出的“空间折点”的理念,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2008年12月28日,成都市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此成立。
“不可能每个园区都成为798。”运营方成都文创投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李姝说,“园区要依托于自身的产业,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以平面设计公司为主。成都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有很大需求,在本土的创意门类中也算发展得比较快。”
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最小的公司仅有三个人,在园区内的大学生创意园,像这样的三人公司,一共有二三十家。他们有3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有“第一年可以免交租金,第二年减半,第三年开始付租金”的优惠政策。与之配套的是工商、税务的绿色通道,以及定期的培训、展览推广活动。对于许多起步阶段的工作室,这似乎是一个保姆形式的存在。
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虽然离繁华的春熙路不过两站公车的距离,但是,附近的昭忠祠社区却是成都典型的老社区,沿街以肉铺、菜场、五金店、小卖部为主,而在此工作的设计师的生活习惯是:加班至深夜,中午起床,工作场所是咖啡厅。一楼的商业设施几乎是为了解决设计师生活配套困难的。李姝说,去年年底,7-11进入成都时,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首家与之签约的单位。另外也引入了像“上上生活”这样的咖啡、设计主题沙龙,专门为设计师打造的,吸引设计师为会员在此交流。无论是咖啡厅还是24小时便利店,都改变着老社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至少,昭忠祠社区的居民不仅可以就近打麻将,还可以就近喝咖啡或者听一个关于设计的讲座。
城市的文化版图
纽约有东村,所以成都也要有“东村”。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近年来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多扎根城市东部,这倒是真的。李川对此话题很有兴趣:“我发现很多城市的工业都聚集在城市东部,这是因为北半球常吹西北风,工业要处在下风口的原因吗?”不管怎样,过去的成都东郊的确是工业聚集带,也因此有了“东穷西贵”的说法。
“后工业化时代,工厂衰落,‘工厂办社会’所承载的城市功能也随之丧失,工业区就成了城市的衰败之地。”李川认为成都的东部改造是审慎地处理土地资源,“我们没有简单粗暴地出售地块做房地产,而是用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与城市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产业。”
成都不缺文化,但也正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为它的历史积淀托举出新的空间。对于国内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李川显得谦逊中又带着自信:“我不好做评论,但我们的口号是‘西部第一、全国领先’。如果让我评分,除了北京、上海,成都的双年展我要给到100分。”
摊开成都的地图,你会发现,不论你身在何处,都免不了与各种各样正在发生的文艺事件、人物产生联系。
也许你坐在少城中的鹤鸣茶社里休憩,周围是闲散的市民在正确地浪费他们的时光。但就在你所在之处往北两条街的地方,成都画院悠然矗立,以它为核心的宽窄巷子文化街区是成都文旅集团引以为豪的文化旅游符号。
向南半小时车程的武侯大道旁,程丛林在各个画家的画室间穿梭,自这位“伤痕美术”代表画家入驻之后,新苗村已经变成了“浓园国际艺术村”,聚集着百余位画家。
往东20分钟,则是“红星路35号”,这个以前的军区印刷厂现在成了设计师和广告人的乐园,他们在这座形状怪异的建筑里彻夜不眠。城市的东南一角,三圣乡既是鲜花生产基地,也是艺术家们的会所,周春芽(微博)在画他的桃花,何多苓、罗发辉、余极、唐可等百余位艺术家川流不息。
东北向的二环路旁,东区音乐公园则刚刚落成,双年展在此开幕,此后这里又将迎来全市最大的直播厅和产业链紧密的音乐盛事。而紧邻的工业文明博物馆则展示出这座城市刚硬的另一面——成都曾云集着三线企业和重工业企业。
在地图的最东边,一个名为“东村”的地方正在静静酝酿,那将是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动机,将成为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产业聚集地,保利的博物馆、影视产业都将入驻,而成都传媒集团也将搬迁至此。
这座城市的确很难和文艺分开关系,正如李川所说,“艺术家热爱这座城市,他们愿意主动投入。任何展览都只是展览,而我们的城市才是艺术的最佳展示空间”。
成都双年展十年。但成都说,我们才刚刚开始。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