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米德
哈米德,伊朗艺术史学家,批评家,《明日艺术》(英语、波斯语双语艺术季刊)主编,曾为牛津大学东亚研究学院的访问学者,一直作为国际学术会议的筹划人活跃于伊朗现当代艺术领域,近日受邀参加了广州53美术馆的“8+8当代国际影像展”。
在全球化的今时,带有西方意识烙印的文化正将触角伸向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同时,保存和繁荣处于洼地的本土文化,这是不少发展中国家艺术家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来自伊朗的哈米德也是其中一员。
记者:在穗数日,广州艺术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哈米德:虽然了解不深,但是在我看来,广州的艺术很具有国际性,非常自信,不但包括国际性人才和展览,我所见过的不少大学教授,也知识丰富,很有想法。
中国艺术品发展很快,伊朗难以相比,因为我们的艺术曾在一段时间,与世隔离,很不注重国际交流,大型交流更是如此,政府也不鼓励这种交流。
记者:在全球化的快速脚步下,和外界交流不多,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可以更好保留本土文化?
哈米德:是的,这也是伊朗当局目前所坚持的态度。虽然如此,在1997-2005年之间,伊朗改革派政府曾开展改革,其中包括艺术和政治方面的改革。
任何国家的文化和艺术,都应该和其他国家交流和接触,现代艺术尤其如此。现在,虽然伊朗的艺术家想要这样,但是当局却限制多多,他们对此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鼓励。
面对如此困境,伊朗的私人艺术馆甚是活跃,很多人预测,在市场层面来考量,伊朗将在未来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艺术品市场。
记者:在中国,随着艺术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不少艺术家将作品的高价竞拍作为衡量成功的首要标准,你有何看法?
哈米德:首先,我要说的是,艺术家也有自己的基本需求,只有在满足这些需求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更好发挥创造性;其次,艺术家也应该通过其作品,来满足公 众对文化的需求,通过艺术的形式促使人们去思考。在伊朗,艺术,尤其是现当代艺术,多会反映政治、性别、限制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议题。
记者:你怎么看待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政治含义的做法?
哈米德:这要看你如何定义政治。要肯定的是,现当代艺术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注意一点,这里不是指政治运动,而是政治,即每个人生活的环境,这是现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部分,毕竟艺术家不能只是坐在工作室,而不顾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和西方艺术不同,亚洲 、拉美和非洲等国家的艺术会在艺术作品中,更多反映各方面的变化,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也确实处于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