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为什么这么牛 2011-12-30 10:03:47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珍妮-安德森 点击:
1970年代芬兰政府决定:所有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学位——由政府出资。芬兰教育家兼作家帕西-萨尔贝格介绍,在芬兰,教师每天上课约4小时,每周还要花两个小时用于专业发展(带薪);去年在他任教的赫尔辛基大学,共有2400人竞争120个定向培养教师的硕士班名额,“考师范要比考法律或医学困

2009年9月,芬兰一所学校的学生请德国世界杯组委会主席琼斯签名

2009年9月,芬兰一所学校的学生请德国世界杯组委会主席琼斯签名

 

1970年代芬兰政府决定:所有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学位——由政府出资。

 

芬兰教育家兼作家帕西-萨尔贝格上周在曼哈顿一所高中教室中提名:“你们中有谁想当老师?”全班15人只有两人举手,其中一个还有些勉强。

 

“在我们国家,会有25%的人举手。”萨尔贝格博士说,而且在举手的人更有热情。

 

据他介绍,在芬兰,教师每天上课约4小时,每周还要花两个小时用于专业发展(带薪);去年在他任教的赫尔辛基大学,共有2400人竞争120个定向培养教师的硕士班名额,“考师范要比考法律或医学困难得多。”

 

萨尔贝格认为,高素质教师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2008年芬兰教师(96%加入工会)的起薪约为2-9万美元,而美国为3-6万美元。

 

他近期在美国日程繁忙,其中在华盛顿举行的《芬兰经验: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变革学到什么》新书发布会吸引了白宫和国会幕僚。

 

2001年,这个人口550万的北欧小国在国际数学、科学和阅读竞赛中排名第一;2009年再次名列前茅,同年美国的三项排名分别为第19、27和15名。自2005年起,芬兰教育部每年都要接待来自40到45个国家的上百个取经团。

 

芬兰的教师人数与纽约市相近,但60万的学生规模远少于纽约的110万。芬兰学生都会说瑞典话,多数也会讲英语(1957年政府规定,电视播放外国节目时都必须配字幕)。芬兰居民每年人均从图书馆借书17本。

 

批评者说,芬兰的情况不适用于美国:经济规模太小,贫困率太低,民族太单一(外国出生人口仅占5%),而且太“社会主义”(超速罚款按收入计算)。然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琳达-达灵-哈蒙指出,“30年前,芬兰教育体系也曾经一团糟:非常平庸、不平等。”他们同样有过美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但“他们设法重启了整个系统”。

 

她和萨尔贝格都指出,芬兰教育的转折点是1970年代政府的一个决定:所有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学位,并为此出资。

 

16岁以下的芬兰学生几乎不参加任何标准化考试,也很少有作业;儿童满7岁才上学,小学没有任何考试。“教育的头六年与学业成就无关,只是关系到为学习作好准备、发现你的爱好。”萨尔贝格说。

 

他强调,芬兰教育的成功主要在于7岁至16岁的基础教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平等的工具。”该国逆“全球教育改革运动”而行,不搞核心科目、竞争、标准化、应试导向这些做法;“我们不喜欢争当第一,赶超这个那个。我们只想比瑞典人好一些,这就够了。”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