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参与“占领华尔街”的焦点活动——“无可评论”展(No Comment)开幕现场
2011年的国内外艺术界,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局势的联系愈发紧密。年中的两个重要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与伊斯坦布尔双年展都获得了聚焦性的关注。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6月4日至11月27日)以“ILLUMInations”(光国)为题,浓缩了策展人碧切-库里杰(Bice Curiger)针对“光”之概念而提出的朝向艺术的经典主题,强调了文化艺术思考对国家群体的意义。集合了83位各国艺术家的主题展不乏优秀作品,却也因其在布展上的问题而遭遇质疑。在最终评审团的评选中,最佳国家馆金狮奖被授予展示已故艺术家克里斯托弗-施林格塞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遗作的德国馆,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归属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汀-马克里(Christian Marclay)的影像作品《时钟》(The Clock),而最具潜力艺术新人银狮奖则对英国馆代表艺术家哈龙-米尔扎(Haroon Mirza)给予了肯定。奥地利的弗朗茨-韦斯特(Franz West)与美国的斯图尔特文(Sturtevant)这两位风格相异却各自独特的艺术家获得终身成就金狮奖。
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另一则新闻则听来略显折腾。在对食品进口商朱里奥-马尔加拉(Giulio Malgara)的双年展主席任命被撤销后,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将正式重回威尼斯双年展主席这一职位,其中的迂回与意大利政局紧密相关,舆论认为在于支持前者的意大利前总理贝鲁斯科尼的下台。
在旧金山瓦特斯当代艺术学院(CCA Wattis Institute)总监Jens Hoffmann与巴西策展人、作家Adriano Pedrosa的联合策划下,第12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9月17日至11月13日)简约而名“无题”,集中探索了艺术和政治的深层关系,重点关注在艺术和政治上都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主题的灵感来自已故古巴裔美国艺术家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1957-1996)的创作,其风格和艺术主题以“缺席再现”的方式在本届双年展的不同层面展现出来,其中,五个小规模群展便分别以冈萨雷斯-托雷斯的五件作品为概念之源。
内地艺术市场方面,两大拍卖行继续领跑。嘉德春拍上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亿2550万元的高价以及53亿的总成交额,同时算是为开季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保利的61.3亿战绩中,包括了元王蒙《稚川移居图》与吴冠中《狮子林》这两件过亿拍品。秋拍市场上则是保利维持了中国内地拍卖行的王者地位,总成交额49.2亿,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也以2.668亿元的天价成为头号拍品;而此前嘉德秋拍在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几大版块共取得38.58亿的成交额,拍出了两件过亿作品,超千万的也有60件。
港方面则依旧是两大国际拍卖行的较量。苏富比秋拍总成交额超过了32亿港元,拍品总量超过3000件,为香港苏富比历来第二高拍卖总成交纪录,中国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仍受欧美藏家青睐,以6,56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一号》由一位欧洲私人藏家购得,成为艺术家拍卖成交价第二高之作品。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总成交额达到28.5亿港元(3.66亿美元),各类别共计创下20项世界拍卖纪录,有69件拍品的成交价超过100万美元。
提及本年度的国内艺术市场,便不能不提及尤伦斯藏品在苏富比香港春拍与保利春拍上的重磅亮相。苏富比“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晚间拍卖会总成交额达4.27亿港元,超出其1.3亿港元的估价上限的3倍,其中张晓刚1988年的画作《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世界纪录,最受欢迎的一批作品还包括耿建翌、张培力、关伟、王广义和杨诘苍的作品,都最初亮相于198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那影响后世的“中国现代艺术展”。香港苏富比的第二次拍卖、专场“蜕变——当代中国艺术的革新与演化”在10月5日以总成交额1.32亿港元落槌,90件拍品的成交率为94.3%,曾梵志1998年作品《面具系列1998二十六号》(2026万港元)拍出当晚的最高价。而此前保利春拍中的“尤伦斯男爵藏重要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则出现了实际上拍品售罄的盛况,其中两件达到了千万级。
尤伦斯今年的另一重要举措,则是任命长期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评论与策划工作的田霏宇(Philip Tinari)接任杰罗姆-桑斯(2008年3月出任UCCA馆长)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自12月起上任。
这同样也是令人伤感的一年,多位杰出艺术家、电影人、文化名人离世。其中包括伟大的表现派画家、1995年作品《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创下在世画家画作的最高纪录的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在世艺术家的美国艺术大师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1928-2011)、英国波普艺术先驱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22-2011)、创作跨越了电影与录像、装置、行为及戏剧的英年早逝的捷克艺术家扬-曼楚什卡(Ján Mancuska,1972-2011)、捷克著名抽象画家兹德内克-希科拉(Zdenek Sykora,1920-2011)、“小鼹鼠”之父兹德涅克-米勒(Zdenek Miler,1921-2011)、法国艺术家罗曼-欧帕尔卡(Roman Opalka,1931-2011)在内的知名艺术家,以及中国美术电影泰斗钱家骏(1916-2011)、英国知名导演肯-罗素(Ken Russell,1927-2011)、美国实验电影人乔治-库查(George Kuchar,1942-2011)、前卫动画先驱罗伯特-布里尔(Robert Breer,1926-2011)、日本导演森田芳光(1950-2011)等国际著名电影人,文化名人方面,包括捷克前总统、著名作家、思想、哲学家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 Havel,1936-2011)以及Apple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55-2011)。而今年12月25日也恰逢露易丝-布尔茹瓦(Louise Bourgeois)的百年寿辰,而这位先锋艺术家已于去年过世。
苏格兰艺术家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获得2011年特纳奖(Turner Prize),这也是特纳奖第三此由生活在格拉斯哥的艺术家获得。博伊斯毕业于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环境艺术专业,2006年在泰德英国举办展览,2009年代表苏格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这一年,艺术家们在社会运动领域也相当活跃,有直接参与、乃至挑动政治抗议的俄罗斯艺术团体Voina,还有更多加入到“占领华尔街”这样更大范围的社会运动:先是美国艺术家Noah Fischer的一纸宣言直指以美术馆为代表的艺术机制,逐渐自发加入的艺术家们在抗议的同时也不忘展示围绕“占领华尔街”创作的艺术品,其规模令人联想到一些正规组织的双年展、艺博会,美国的艺术家们甚至还专门为这次“双年展”设立网站,并在网站上放上了他们的“使命宣言”——一则对艺术家的紧急召集令,在“占领华尔街”这一大规模的“行为艺术”内部付诸自己的社会诉求。艺术界人士甚至以“无可评论”(No Comment)这样的艺术展、拍卖活动参与“占领华尔街”。
在日本应对3月11日地震及海啸所留下的一片狼藉之际,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机构都站出来表达对日本的支持。除了3月里纽约亚洲周中和日本相关的活动被改成了为地震灾民募捐和祈福,各地的艺术家都在用充满创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灾难的回应,并为遇难者及其家属募集善款,在中国,由中日摄影家组合荣荣、映里以及艺术家黄锐发起的“爱与希望”发动了多位中国著名艺术家进行义卖,筹得善款逾百万;佳士得纽约也于秋拍期间举办的村上隆为日本地震灾民举办的慈善义卖获得了近9百万美元的筹款。
【编辑:廖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