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八九十年代一些艺术,的确是这样,今天是不是这样,不好说。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经历大概三十年发展过程,就是受了很多西方文化影响,包括波谱等等,在这个里面影响到艺术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更多是表达方式,或者是慢慢延伸到宣传或者推广的这样一个整体,包括营销的策略在里面。
最近有一种说法,还是觉得中国当代艺术更多除了表达之外,更多是融合西方的一个视角,或者是一个价值观判断,在这个过程之后,可能西方已经厌倦或者已经熟知这个过程之后,他们更多愿意了解到背后的对中国人或者中国新的艺术现象,新的更多的层面是精神层面,所以有一些评论家他们提出,中国传统元素,或者是跟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的再重现,不是完全是符号式的,或者带有政治倾向的一种形式的。大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从符号式转向精神层面,可能需要跟中国传统元素发生某种关系,你对这一块怎么看?
高小华:西方的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岂止是文化和艺术,几乎是中国和全世界人生活方式都受到影响,不光是艺术。
我记得有一次听到一个讲座,谈到了反思中国人创造和发明时候提出这么一个疑问,都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可是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还那么贫弱。
另外我们今天所享用所有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科技成果,几乎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明的,从我们马桶到我们席梦思,到我们今天坐的沙发,到我们点的电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和其他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印度,古国的发明,近二三百年所有科技成果,改变现代人所有生活方式,岂止是文化和艺术。
当然说到文化艺术,既然是受到西方影响,那么所谓的影响,就是首先在玩法,规则,这是人定的,你打一场球,不能说我想怎么玩怎么玩,你肯定要遵守人家的规矩,这个规矩是人家定的,肯定是逃脱不了人家给你这种裁判,这是首先的。
今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开始有一点话语权,有一点点声音,但是还希望能够得到自我奠定的一些话语权,从争夺出口权,争夺商品权,争夺市场权,到今天想争夺话语权,和裁判权,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一个中国人的一种欲望或者是愿望,想在世界舞台上有这样一种权利,但是这个东西谈何容易,需要一个民族扎扎实实的给人类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之后,才能奠定起这样的一个基础,不是说我有点钱,我想干吗就干吗,也可以买商品,但是有一些权利的奠定是需要一个历史的积淀,而且你对这个人类究竟有多大贡献,你要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你刚才讲到,包括现在中国国内包括西方,也重新的在反思中国当代艺术,传统文化,这些背后的东西,我想可能跟今天中国的开放度有关系,当中国封闭的时候,因为在西方这个当代艺术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批判性,对传统的批判。对人类的批判,对文化的批判,对独裁的批判。
所以有的人说,在美国所有东西都是开放的,文化、艺术、新闻、可以任意的批评政府,所以不存在什么障碍。
在西方文化艺术中间经常有一个假设敌,假想敌,好莱坞经常编造一些电影,想象一下某一天,这个国家总统变成一个独裁者,对我们人们会怎么样,经常提出这样非常尖锐的问题。告诉人们,不要失去自己的权利。
所以既然有这种西方的评判艺术价值观,肯定是对待第三世界国家,发达国家和一些相对比较封闭的国家来讲,就有这种竞争性。是想通过文化和艺术来进入到这个社会。
随着中国的门逐渐打开,批评的声音逐渐的被接受,最开始的这种遮遮掩掩,封闭的偶尔传出去的这些声音,在当年是非常宝贵的。
现在整个的让你进来,所有的批评声音都能够接受,只要你不颠覆这个政权。这个东西还有刺激吗?当然就没有刺激了,你批判地声音,批判皮毛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刺激。过去还希望你在艺术上能够批评封闭的社会,批评独断专权,现在新闻打开了,可以让你知道这个社会里面所有的事情,过去认为是最骇人听闻一些消息,还需要通过你的艺术遮遮掩掩去非常隐晦的批判这个社会吗?当然它的批判价值就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没有那么深了。
当然西方可能从这个关注点,重心的转移,进入到这个社会之后,再加上中国这个社会发达之后,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所以这个时候就发现其实对于这个国家来讲,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可能更有价值一些东西,是贯穿中国这个社会背后的几千年,包括我们过去可能忽视的忽略的一些文化背景。这样就被提到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来,我想可能是跟中国的整个目前的开放度有很大的关系。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