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当代艺术的梦工厂
他们在光天化日下酣睡,但又一次次地将暗夜变为白昼。他们居住在乡村,但又趁着落日的余晖潜入城市。他们和整个城市的车轮逆向而行。
《宋庄艺术家的生存方式》
上午八九点钟,当通州至城里、自东向西的道路被拥挤的车流占据时,和整个城市的车轮逆向而行--从城里驱车前往通州区宋庄镇便成就了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
宋庄位于通州区北部,总面积百余平方公里。砖瓦房、玉米地、水果摊、小卖部,初入镇子,只觉这里跟京郊农村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猛然间,赭红色砖墙和临街门脸上可能闪出一个某某画廊的木招牌,或者几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展招贴画。这才是隐藏在乡村风土之下的宋庄: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
一个神奇的交汇点
为何选择宋庄?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说源自一个梦。黄老先生坐车经过宋庄,途中一直酣睡,醒来后说梦到自己在这里有一座四合院,于是就有了位于宋庄小堡村旁的四合院。
不过绝大多数艺术家的选择可能没这么浪漫。宋庄小堡村艺术家群落的村民陈晓峰说,这里地处偏远乡村,毗邻潮白河,可以满足艺术家内心中追求安宁、原始生活的愿望;而从这里驱车仅1小时便可到达国贸地区,那里高度繁华的现代化气息又能使艺术家们很容易融入闹市。所以,宋庄是个很神奇的交汇点。
或许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一些艺术家陆续搬来此地的主要原因之一。1993年到1994年之间,原圆明园画家村的几位村民不堪忍受各路人士的趋之若鹜,便相约找到了宋庄,成为最早转移到此的艺术家。这其中不乏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级人物栗宪庭。此后,随着方力钧、刘伟、岳敏君等人的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富士短片节等国际级聚光灯下频频亮相,一大批当代艺术家向着宋庄迁移。
不过,宋庄真正成为艺术家大规模的聚居地,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2003年的时候,当地艺术家有二三百人,到2005年猛增到700多人,今年已有千余艺术家在此落户。
在宋庄的小堡村、大兴庄、喇嘛庄、任庄、白庙村等村庄里,大批艺术家们混居在农民中间,与农民共同分享着远郊混着肥料味道的清新空气,分享着大片绿色的土地,分享着比城市里透明得多的阳光。
他们画自己的感觉
老陈是温州人,对艺术也不大在行。但他也在今年搬进了宋庄小堡村,为的是陪喜欢作画的儿子。他在小堡村的画家大院里租了一间大房子,开办了一家画廊。画廊的大铁门被漆成黑白条纹相间的颜色,仿佛监狱的白墙与栅栏,展览海报张贴在门外堆放的几个黑色大汽油桶上。不过,此番奇特的景致与艺术集中营画廊1号的名字倒是非常合拍。
从艺术门外汉的眼光来看,老陈画廊里的画大都抽象飘渺,光怪陆离。这些画都是宋庄画家的最新作品,我也看不懂。老陈老老实实地说。另一位前哨画廊的经营人也说:当代艺术没法讲解,自己感觉就对了。
从宋庄出品的画作、雕塑之中,人们可以发现一切有关当代艺术的标签:玩世主义、政治波普、艳俗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但是,再多的标签也无法囊括宋庄艺术家的个性化创造。曲阜师范大学油画教师李伦退休之后就来到了宋庄,致力于草书入画;青年女油画家张照会的油画作品瘦高瘦高,尺寸很是奇怪;还有人将京剧脸谱融入现代绘画技法,或用油画颜料画出现代水墨的味道,甚至将平面绘画观念与水墨绘画技法相结合……
老陈虽然不懂艺术,却说出一句很艺术的话:每个画家的画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只画自己的感觉。
一年2.5亿交易额
艺术家们落户宋庄,原本偶然的因素大一些。但十多年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必然,这个必然与宋庄镇政府对当代艺术的开明、包容和文化远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今日的宋庄,吸引艺术家来此的原因已不仅仅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安宁生活。它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一种图腾。进入宋庄,也就接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前沿。
随着宋庄的名气日盛,越来越多的画商和投资商都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甚至一些国外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怀揣着美元票子来淘货。据宋庄艺术促进会的统计,2005年,在宋庄居住的艺术家有30人的艺术品交易额超过300万元,几个领军人物的个人交易额甚至超过6000万元。岳敏君的一幅画在欧洲拍卖,以9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宋庄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据较为保守的估计,在宋庄居住生活的艺术家们,一年艺术品的交易额至少2.5亿元。
今日的宋庄,艺术家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原先几乎都是单纯的架上画家,现在则纷杂着雕塑家、行为艺术家、观念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DV艺术家、音乐人、自由作家等等。他们中有的已经成名,有的正在崛起,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在自己的原创道路上苦苦摸索,忍受着几分清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