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年艺术品市场关键词 2012-01-18 14:16:11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金宸 点击:
回溯2011年,春拍的火爆、秋拍的回调、对天价的震惊、对伪作的质疑……无不牵动人心。这一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历史最好业绩,这一年,各种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也让整个艺术品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此,本稿借2011艺术品市场关键词盘点,还原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

回溯2011年,春拍的火爆、秋拍的回调、对天价的震惊、对伪作的质疑……无不牵动人心。这一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历史最好业绩,这一年,各种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也让整个艺术品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此,本稿借2011艺术品市场关键词盘点,还原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

  

份额化

  

2011年,跌宕起伏的艺术品市场首先还得从天津文交所说起。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首批艺术品份额《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上市,之后便遭到市场爆炒,在短时间内,首批艺术品份额最高涨幅竟达10多倍之多。暴涨之后,又很快遭遇持续暴跌,令不少高位入场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暴涨暴跌,使文交所受到了质疑。

  

然而,争议不断的文交所依然很快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所有上市的份额化艺术品都没能摆脱被爆炒的命运,文交所份额化交易也被形容为“击鼓传花的游戏”。直到2011年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之后,文交所乱象才得以遏制。

  

虚假鉴定

  

2011年3月15日,央视将目光对准了火爆的收藏市场。据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艺术品鉴定家只要收钱就可以按藏家的要求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几百元的仿品、赝品,只要花鉴定费,“专家”大印往证书上一盖,一两百块的地摊货立马摇身变成价格不菲的文物。

  

业内人士表示,民间收藏队伍专业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一部分人暴富的投机心态作祟,给相当多的伪专家及虚假鉴定可乘之机。事实上,这种明码标价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在任何场合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出于各种目的,仍有人愿意出钱做鉴定。

  

天价瓷

  

2011年3月23日,纽约苏富比一件估价在800美元至1200美元的民国粉彩双耳尊,在中国买家竞相举牌之下,以1800.25万美元(约1.18亿元)的高价成交,成交价是估价的2.25万倍。

  

而在上拍前的鉴定中,苏富比专家认为这件瓷器可能为民国时期仿品,且有磨损。一件有瑕疵的艺术品竟令中国买家在之后的拍卖会上“血拼”,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此前不久在伦敦以5160万英镑(约5.5亿元)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这件天价瓷器的买家也是中国人。然而2011年4月初,该件瓷器却被曝买家一直未付款。

  

天价瓷的背后真的是所谓的“瓷器爱国主义”?

  

齐白石

  

在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中,最大的看点就是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创近现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这件作品当然也成为迄今为止最贵的齐白石作品。这幅作品是当年齐白石画给蒋介石的祝寿之作,后来被拍场大亨、上海法人股大王刘益谦收入囊中,当时的价格是几百万元,时隔几年,一张画就挣了几个亿。

  

自律

  

2011年上半年,新华社连出3篇报道,揭露了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背后,存在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联手做局、洗钱行贿等不法行为。随后,中拍协召集多家涉事拍卖企业就此进行沟通讨论,认为报道中涉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同时还点了4家艺术品拍卖行的名字,而这4家拍卖行恰恰是2010年国内拍卖成交总额的前四名。“老大都在违规”,一时间舆论哗然。

  

面对质疑,中拍协于2011年6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5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成首批成员,承诺遵守《自律公约》。公约称,将组织全行业认真研究、自查自纠,跟踪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