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授权
在多方促成下,一幅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2011年6月1日在台北合璧展出。两岸《富春山居图》实现合璧,由此牵引出艺术授权话题,激活一个原本被忽略的大市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热销的《富春山居图》纪念品达40余种,其中颇受追捧的是按照1比1大小制作的复制品,售价高达新台币3.8万元。
艺术授权建立在艺术家、授权代理商和被授权厂商“三赢”的基础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赢得产品的附加值。厂商开发了艺术授权商品和艺术品牌的市场空间,找到了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的一把钥匙。
艺术品基金
从2010年全年的5.88亿元到2011年上半年的24.7亿元,艺术品基金的规模发生了巨变。作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兴力量,艺术品基金在股市、楼市双双淡出投资者视线之后,成为更多资金追逐的市场。
为了实现投资者参与艺术品市场的梦想,不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设了艺术品理财专区,更有私募基金、信托推出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产品。而这还仅仅是艺术品基金的发端,目前还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准备介入这一新兴的投资领域。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品基金走得越快,风险越大。
画廊
2011年对国内的画廊来说是“无法淡定”的一年:尤伦斯赚得盆满钵满后转身就走;大牌国际画廊高古轩、白立方抢滩中国,上岸就可以直接享用最有效的艺术家资源……受多方割据势力裹挟的本土画廊,如同一只“愤怒的小鸟”可能随时爆发。
2011年5月,北京画廊协会成立,画廊开始“抱团”。第一任会长程昕东直面中国画廊目前的症候:底子很薄,理想更高,没有相应社会资源的支持,仅凭各自的能力和资源进行理想化的操作。
“金缕玉衣”
一直以来,在艺术品领域真真假假纷扰不断,“打眼”也多半儿都能找到理由自圆其说。然而,2011年9月被披露的“金缕玉衣”事件却结结实实打了所谓“专家”一记响亮的耳光。包括前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在内的5位顶级专家落马。
此事的经过大致如下:一企业老板谢根荣请北京某鉴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用玉片做出一件“古董”:金缕玉衣。做好后,这件金缕玉衣经过上述5位鉴定专家过目后开出24亿元的评估。事发后鉴定专家之一杨伯达承认,专家们在评估时,就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连古董罩子都没打开。
假画
2011年两起“假画”上拍案,给原本就躁动不安的秋拍市场又添波澜。针对北京传是2011年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的一件拍品张晓刚《小女孩》布面油彩,张晓刚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表态:“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画得真烂,也好意思来混拍。”据了解,张晓刚的《小女孩》曾拍出180万元高价。另一起更加离奇,2011年9月,10位中央美院毕业生联名发表公开信,指称北京九歌国际拍卖公司2010年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为当年他们同学的习作。
赝品扰乱艺术市场,的确值得痛斥,但艺术家是否就是唯一权威的鉴定者?《拍卖法》相关规定为“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作品的鉴定结论”。
回调
2011年的春拍总成交额同比2010年春拍增长了112.71%,无论总成交额、还是单品拍卖价格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然而相比春拍的火爆,秋拍总体趋向平淡。
如何解读2011年秋拍市场的回调信号,一时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艺术品收藏价值是否会让位于投资价值?拍卖市场将走向何方?与秋拍同步,各种机构推出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论坛粉墨登场,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探讨艺术品的亿元时代,如何携“亿元”以运“资本”。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