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川实花于2011年年底与阿信合作推出《天堂影像书》,阿信与其时装品牌Stayreal御用模特儿Nikki一同成为蜷川的拍摄对象。书中最前与最后的照片相互呼应着手牵手的画面,传达着“爱,可能真的是通往天堂的阶梯吧”的概念。
除了歌手之外,“五月天阿信”还是一个艺术家。他曾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展览,又一路前行到威尼斯双年展。而谈起自己的艺术家身份,他表示愿意做一块跳板,和身边才华横溢的朋友们一起把梦想变得更大。
阿信的专访一直到午夜11点42分才真正开始,“其实到了这个点大家头脑比较清醒”,听到我这句话他笑了起来。午夜适合“凶铃”,适合讲鬼故事,而我想谈的话题却是梦想。因为交谈的对象,是一个曾经梦想做画家,却被父亲带到西门町街头画家摊前,发现画家常常吃不饱饭的人。那一幕发生在他成为拥有500多万微博粉丝、现场超过百万人次演唱会到场记录的“五月天阿信”之前。
2010年的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纯真年代”展览,阿信首次以“音乐、视觉跨界创作者”身份,正式发表个人的多媒体创作。他在Dear Ball与Dear Box两件作品中,延伸五月天演唱会中的视频精华,融入于几何雕塑,以结合光学精密投影与大型空间雕塑来作互动呈现。其实最初策展人陆蓉之找到阿信时,他有点不相信这件事真能达成。他觉得 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的标准很严格,而他又还不曾把自己看作职业的艺术创作者。展览最终办成了,他挺意外。
之后的阿信从上海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一路前进到威尼斯双年展,去年还在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参与到《无声的乐章.有声的书法 ——董阳孜、阿信联展》中。
小时候阿信曾认为自己是可以唱歌的,老师听过他的试唱之后却把他归类为“音痴”,这条路看来不大可行。他也曾想过做画家,结果父亲把画家常会吃不饱饭这么一个现实实摊到他面前。在被认为唱不好歌的音乐人与饥饿艺术家之间,阿信达成自己梦想的方式像走回旋楼梯。
创新过程如投石湖中
“万人有声书法”,是阿信在 去年年底《无声的乐章.有声的书法 ——董阳孜、阿信联展》中参与的环节。阿信从小学习书法,别的孩子可以出去玩,他却要在笔墨纸砚前努力体会老师“想像笔下有一个钢珠,要用力按下去却又不能太用力”的书法境界。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接触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于是希望在展览现场能让大家通过肢体动作、声音的喊叫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书法。到场参与者的即兴行为被随机采样,与大屏幕上的九宫格结合,完成了”有声书法”的构想。
在那次展览的演讲交流环节,阿信谈起过自己创意的达成方式。那就像往湖泊中丢石头:你经年累月地投石湖中,每次都只听到“扑通”一声,好像什么都不曾获得。但有一天,某颗石头扔下却不再下沉水底,因为你过往丢下的石头终于填满了那个湖。这些石头是否有它们具体的名字?阿信花了点时间去回忆。“我自己比较少从单一的作品里面得到灵感, 大家可能会以为看到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就突然产生想法,其实需要蛮长时间的沉淀和消化,那个时刻才会突然蹦出来。”
从音乐人到艺术创作者,阿信觉得这个转换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从台北师大附中美术班,到实践大学室内设计系,他回忆说:“有关创作的事情我觉得都会有一些呼应和相关的地方。当初其实没有想到会把领域拓宽成这么多不同的项目,不过因为我们在大学里面主要一堂课就是创作概论,有一整年都在讨论有关基本创作这样一个大的题目,所以当时受到的训练算蛮扎实。”他还不经意地提到,上海的“纯真年代”和台北的“一克拉的梦想”突破了某些艺术展的纪录。将过去未必有到艺术场馆看展的人吸引过来,这可以被看作是阿信艺术尝试的收获之一。 他把小时候的书法课、大学时代的基本创作练习看作必须的功课,投入之后获得的东西远远超过预期,因为“当时觉得有些乏味,但是后来的际遇让我觉得幸好当时有熬过那些枯燥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