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伊始,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发帖称,2011年时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的“汉代玉凳”是赝品,拍卖方涉嫌假拍,天价拍品背后难逃“洗钱”、“骗贷”之嫌。拍卖方承认那件创下2.2亿元拍卖纪录的玉器事实上并未最终成交。
然而,这样一件“稀世珍宝”却惹来不少网民的嘲笑,综合网民的质疑,涉嫌假拍事实上存在4个疑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各方。
疑点一 “汉代玉凳”是否为赝品?
“中嘉拍卖”高级顾问朱明讲述了拍品鉴定过程:该拍品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征集到后,“中嘉拍卖”专程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老先生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此拍品为“汉代”,并出具了鉴定证书。
周南泉的鉴定证书显示:“名称:玉梳妆台与椅”“年代:汉”“质地:玉质”“专家鉴评: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工艺精细巧,体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然而,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认为:“汉代时人们是席地而坐,当时中国还没有凳子的概念,这种凳子要到宋朝才有。”还有专家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拍品可能是仿清代家具。
疑点二 “汉代玉凳”天价如何出炉?
据朱明介绍,送拍的委托人根据拍品玉料的重量与珍贵性、周南泉先生的鉴定证书和“中嘉拍卖”的建议,将起拍价定为1.8亿元。“这件拍品,即便不是汉代的,而是现代的,它的价值也可能比起拍价要高。”
黄建军说,2010年1月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古玉雅集》专场拍卖会上,经多次竞价,366号竞拍者最终以2.2亿元的价格拍得此物。
记者几经周折获得委托人和买受人与“中嘉拍卖”签订的合同。合同显示,经委托人同意,该拍品的起拍价为1.8亿元,而366号竞拍者张某最终以2.2亿元的价格与“中嘉拍卖”签订了买受协议,佣金比例为12%。
疑点三 拍品是否真正成交?
针对网民关于“通过拍卖‘洗钱’、‘骗贷’”等质疑,黄建军回答,“汉代玉凳”最终实际并未成交。“拍卖现场,该拍品虽已落槌,但买受人并未当场付款,之后我们曾多次催促其付款,但直到现在也没实际交割。买受人当时所缴纳的3万元保证金依然在拍卖公司,已作违约金处理,而拍品依然在委托人处。”
疑点四 拍卖方是否“知假拍假”?
针对网民“‘中嘉拍卖’假拍‘汉代玉凳’已不是首次”的指控,朱明回应说:“我公司拍卖的‘汉代玉凳’有专家鉴定,也已通过文物主管部门的拍前审核并获得拍卖许可,没有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但同时,朱明并未否认网民有关“‘中嘉拍卖’售假有‘前科’”的问题。
业内专家 “汉代玉凳”涉嫌假拍
不少业内专家和知名文化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2亿元‘汉代玉凳’涉嫌假拍”事件实际上集中反映了目前我国拍卖市场的一些乱象,有关整治迫在眉睫。
知名文化学者吴树认为,这反映出中国文物鉴定业已陷入万劫难复的困境。近30年的全民收藏运动导致中国文物市场上的赝品逐步实现高科技制假、高手段营销、高利润回报,而我国没有完整的鉴定体系,没有不同类型文物的鉴定标准,更没有科学权威的鉴定机构。
著名画家韩美林告诉记者,一些知名拍卖公司公然拍卖署名自己的伪作,很多买家倾其毕生积蓄买到赝品后纷纷找他控诉,甚至瘫在地上,他不忍心艺术爱好者蒙受损失,不得不为其再创作一幅真品。
韩美林当着记者的面拿出近几年收集的上百幅假画说,每年到他住处求证“韩美林画作”真伪的收藏者多达数百人,但最多不到3%是真迹。
【相关链接】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