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1秋拍,包括张晓刚、曾梵志等在内的当代艺术大腕行情具均有下降,跌幅30%左右,写实油画杨飞云、艾轩、冷军等表现平平。经过调整洗牌的两三年时间,当代油画下调空间不大,虽然大盘不被看好,但渐趋回暖还是指日可待的。而周春芽在秋拍可谓逆势上扬的坚挺的表现和首次跻身千万级别的历史性突破尤其值得期待,特别是艺术家早期的代表作品,或迎来新一轮的价值重估。分析艺术家的市场发展阶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市场走向,并做出更加细致合理的预判。
1·十年成长期(1994年-2005年)
89年周春芽回国,90年代初,当更多的搞当代艺术的人还不能以此为生的时候,周春芽的作品已经开始被台湾人收藏。九十年代初期台湾艺术市场进入鼎盛时期,华人艺术品拍卖还未起步,画廊是台湾市场的中坚力量, 1992年台湾北庄艺术公司老板林永山开始正式独家代理周春芽,此后一直合作十几年。
9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出现了中国大陆第一次油画专场拍卖,周春芽作品第一次上拍:《黑色的线条·红色的人体》,这件作品曾荣获1992年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学术奖,是周春芽从西藏题材转向表现主义最重要的作品,作品估价4.5-5.5万元,未能成交。有趣的是时隔14年在2008年匡时春重新上拍这件作品以319.2万元成交。此后十多年中国传统写实或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一直占据主流,直到05年市场才开始向当代转变。
2005年对于周春芽的市场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上拍作品28件,超过以往历年的总和,在F4开始纷纷破百万的情况下,周春芽虽然单件作品未能破百万,但总成交额却有了质的飞跃,百分百的成交率更是为06年的强力反弹奠定坚实基础。2005年春拍4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475,200元,秋拍24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猛增到6,915,900,同比上涨1393%,全年拍卖总额高出了当年的F4和曾梵志,仅次于刘小东。但是此时2-3万元/平尺的周春芽相对于其他当代艺术家动辄几十万元/平尺的价格,显然学术价值还未能得到合理的释放。
1994-2005的11年间,周春芽每年都有作品上拍,而十一年间从不间断的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当代艺术家,只有陈逸飞和周春芽两人。这十年的伴随中国拍卖市场的机制成熟与重心改变,也是周春芽作品几经市场考验和历练的十年。
2·强力反弹期(2006年-2008年春拍)
周春芽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一直远超过其他当代艺术家,广泛的市场流通、扎实的群众基础、逐步得到认同学术价值,加上惊人的价格落差,使得周春芽在2006年开始迎来自己的市场反弹期,当然这也离不开2006年火爆异常的整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这一年由苏富比的春拍开始,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开始一路狂飙,张晓刚、方力钧等纷纷开始冲击千万元大关。在2006年的两个拍卖季度中,周春芽一共上拍117件作品,其中30件突破百万元大关,当年最高价作品《山石图》拍到了440万,在各项指标上都刷新了自己的个人纪录,其中成交均价从05年的34.5万一跃翻倍涨到了62.6万。
到2007年,F4全部超过千万,周春芽最高价作品《石头系列》拍出760万,相比05年,除了上拍数量基本不变外,总成交额、成交均价和突破百万作品数又翻了一番。2008年春拍基本延续了2007年的水平,59件作品成交52件,成交额67525649略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而88%的成交率,相比于2007年96.5%的平均成交率似乎也预示着2008年秋拍寒冬的到来。
3·中线筑底期(2008年秋拍-2009年)
2008年秋拍似乎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滑铁卢,2008年春拍,有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单价突破了四千万,但到08年秋,形势一落千丈,涨到最猛的也开始跌得最凶,周春芽同样遭遇下滑的市场,23,621,650的成交额不敌2006年春拍(27,198,789)的价格水平,但是成交率72%,仍高于张晓刚的55%,曾梵志的63%。适中的价格、深广的底盘也成为他在此次滑铁卢中相对较少受到大幅波动的原因。
2009年当代艺术市场进入调整期,作品上拍量大幅减少,平均成交价略有降低,回落到88万左右。总成交额上升到第三位,仅次于曾梵志和张晓刚。
4·再攀高峰期(2010年-2011年)
经过2008年的筑底,2009年的调整,2010年艺术品市场开始逐渐恢复活力。2010年春拍,周春芽价位最高的早期“藏民”和“山石”系列都没有重要作品上拍,主打作品均创作于新世纪后。尽管如此,平均成交均价仍上升到90万元,创作于1999年的《太湖石》拍出380.8万,而成熟的大尺幅“桃花”和“绿狗”的价位则稳定在200万以上,已经回到了07秋、08春的历史最高水平,成交总额计以3.24亿元名列第十位。挤干了泡沫之后重新进入上行通道的周春芽终于在2011年迎来自己最辉煌的市场。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