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文交所这盘棋下错了吗 2012-02-07 10:12:34 来源:《收藏·趋势》 作者:韩涧明 点击:
国务院11月11日下发、24日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明确,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文交所到底可行吗

 

我们的现实,就是各方面的支撑都不完善,这难道是说文交所没有可行性吗?

 

彭中天:那当然不是。在这里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很多人对文交所产生错误的判断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思路。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作为一种业态,文交所是先进的。我们先从定价机制来看。

 

最早的文化艺术品定价,是一种袖筒里的交易,互相捏手指头,由两个人议价,这是一对一的非公开竞价方式,非常原始。再后来发展,出现了专业的流通机构——商铺。到了商铺阶段就是明码标价,然后议价,也是一对一的议价。商铺议价方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议价的结果,价格只能是向下的——谁去买东西都会砍价,而不是往上加价。也就是说,商铺的议价方式并不能最有效地发掘文化艺术品的价值。再后来,新的业态弥补了这一点,那就是拍卖。

 

拍卖的规则是价高者得,是一个一对多的连续竞价方式,它的定价特点是最后的惟一高价有效,此前的低价一概无效。实际上,拍卖的价格确定,就是最后的几个人所决定的,而这种惟一高价有效,以及几个人决定的价格机制显然不够充分。

 

在现实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某一件作品的拍卖价格,会很有争议,有的人认为高得离谱,而有的人则认为,价高者得,愿意出钱就是合理的,实际上价格背后有一个价格机制的问题?

 

彭中天:拍卖行业有两百年的历史,是个很老的业态,这个业态本身在定价机制上并不完美。比方说,一件作品,作为专家或者行家,知道它值5000万,但是有一个傻子过来,完全不懂,竞价举到了8000万买下来,你能说这个傻子确定的价格是合理的吗?但是,在拍卖定价机制面前,专家意见没有用,是某一个人出钱说了算的。

 

我们常常讲,艺术品价格是一个心理价格,一个价格只要有人愿意出就是合理的,不是这样吗?

 

彭中天:心理价格的说法没什么问题,这是文化艺术品的价格特点,但是我们要弄明白,心理价格背后的竞价机制。不同业态的定价机制下,这个价格差异,或者说对于价值的发现能力差距是巨大的。很多人在谈论价格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比方说,当天津文交所把白庚延作品价格炒高以后,很多人就说,这个价格太过分了,齐白石一张画才多少钱,白庚延难道比齐白石的价格还高吗?太高了!我也觉得高,这是心理上的,但是理论上呢?我要强调另一点,那就是请大家注意,这是两种不同业态的价格比较。你会用画廊价格去衡量拍卖价格吗?你不会,因为你知道他们价格产生的方式不同,那么,为什么要用拍卖的价格去衡量文交所作品的价格呢?你为什么会认为白庚延价格高了,而不是认为齐白石价格太低了,拍卖没有把齐白石应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呢?

 

如果通过文交所,齐白石的市场价格会更高吗?

 

彭中天:我们说文交所的业态高于拍卖,理由就在这里。因为它的定价机制,是多对多的连续竞价机制。多对多是最利于文化价值发现的,更公平也更合理。一件文化艺术品究竟值多少钱,大多数人说了算。你说心理价格,那好,那就由大多数人的心理价格,而不是几个人的心理价格来决定这件作品的市场价格。大多数人说了算,你出得起钱,而且你出的价格是有效的,跟股票市场一样——这种通过最广泛交易所产生的价格才是最合理的。

 

所以您认为天津文交所,作为业态是先进的?

 

彭中天:我们现在都讲价格评估,认为中国文化艺术品的价格评估有问题,实际上对于市场价格,其最有效的评估方式不是来一个评估师评估,而是充分交易,交易越充分,价格就越合理。这一点恰恰是文交所能做到的。

 

属于文交所的时代

除了定价方式,还有什么能证明文交所的先进性呢?

 

彭中天:那就让我们再来谈谈我们所处的是怎样一个时代。在每一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下,需要有不同的与之相匹配的商品。过去我们过分追求GDP和货币存款,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误区。货币是价值符号,不代表什么。只有当你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货币和商品相匹配时,货币才不会贬值。

 

能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吗?

 

彭中天:我这里有个数据,从1979年到2009年,30年间,我们的GDP增长了93倍,而同比货币供应量暴增了814倍。那这么多的货币供应为什么没有引发问题呢?因为我们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商品,这些商品中包括两个很主要的部分,一个是把存量资产——国有企业股份化,把企业变成股票,当作新商品卖给股民,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池;另一个是把本来不是商品的土地、福利房商品化,这又是一个新商品,在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但是,到了今天,股市经过几十年的商品转换,存量的企业资产差不多了,同时,城市土地也差不多了,再一打压房价,马上货币流动性的矛盾就暴露出来。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创造新产品和老百姓手中购买力相对价的能力,经济发展将没有后劲,货币就必然贬值,国家竞争力就会下降。那么,现在还有什么商品可以与老百姓手中的购买力相匹配,相对价呢?

 

您认为,这个新的商品就是文化?

 

彭中天:我认为只有文化。我们要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是建立在对于工业经济反思上的。

 

此前,我们经济快速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而中国恰恰是世界人均资源最少的国家,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国与国之间,不是比较外汇存款有多少,而是比较可以转化为商品的资源有多少,以及是否愿意转化。如果我们是海湾国家,我们地底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那我们不着急,但我们有吗?我们没有,我们有的最大的资源就只有文化。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