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霍尔的《三幅自画像》(1986)中的一幅,布面丙烯颜料和丝网墨水画
3月,安迪-沃霍尔将以新加坡为起点,席卷亚洲。幕后策划者是匹兹堡最声名显赫的一些机构。 经过一年的计划,宾夕法尼亚最大的银行BNY Mellon于本周宣布,他们将出资筹办一个为期两年的沃霍尔大型亚洲巡回展,展出三百多件沃霍尔作品,策展机构为匹兹堡最大的艺术机构——安迪-沃霍尔博物馆。展览将在2012年3月到2014年之间先后前往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和东京展出,另外还有三家赞助商,他们并非银行,但也一样让人激动不已:佳士得、彭博社和经济学人杂志社。
展览名为“十五分钟的永恒”,取自艺术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在未来,每个人都会作15分钟的世界名人。”沃霍尔在亚洲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至少比多数美国艺术家要有名。不过他的家乡恐怕就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了——这也许就是它的那15分钟吧。“这是一种让匹兹堡走向世界的方式,”沃霍尔博物馆总监艾里克-施艾纳(Eric Shiner)说。运往新加坡的油画几乎全部来自沃霍尔博物馆的收藏,此外还有两件美国藏家私人收藏的作品,目前是长期租借给博物馆的。
虽然有拍卖行的参与,本次展览的基调还是教育性高于商业性的。据佳士得战后和当代艺术主管艾米-卡佩拉佐(Amy Capellazzo)说,拍卖行的加盟是作为“特殊场合组织工作上的增值服务”(他们擅长举办艺术圈的鸡尾酒会)。不过,即便是推广教育项目,只要能彰显沃霍尔的受欢迎程度,展览还是会让佳士得在香港的拍卖成绩大幅飙升的。 “我想不出还有那个[西方]艺术家能像安迪-沃霍尔这样家喻户晓,同时能引起足够的好奇心。我们预计会迎来大批的观众,”卡佩拉佐说。她和施艾纳都注意到,沃霍尔早早地就去过亚洲,那时候去亚洲还不是什么多酷的事情。他在1956年第一次造访这块大陆,1981年又去了中国。
佳士得否认他们主要的意图在于刺激香港的西方艺术市场,不过上周二拍卖行公布的2011年销售业绩显示,他们在亚洲的增长大幅放缓了。虽然不至于停止增长(还是有11%的增幅),但2010年可以暴涨了114%。再和北京的拍卖行那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一比,可能足以促使他们产生在亚洲投钱培育美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念头。目前佳士得和苏富比在香港的分行还是只能推广那些他们已经做的很好的门类:中国传统艺术、珠宝和名酒。他们没有碰西方艺术,因为亚洲藏家对此缺乏兴趣。只有首尔拍卖在香港尝试了西方艺术,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功,不过他们还是无法跟纽约和香港的那些当代艺术拍卖取得的成绩相比。2010年,一件沃霍尔的毛泽东丝网印刷画拍得38万港元。1964年的《丽兹》最低估价只有37万港元,但叫到32万就涨不动了,最终流拍。
不过,如果展览能取得成功,沃霍尔在亚洲最富有的几个城市里引起大众的追捧,那他的丝网画恐怕不会是只有5万美元这点钱能卖了。届时大家都得对匹兹堡的家乡情怀感恩戴德。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