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空间收藏的张晓刚《血缘系列:陈为民》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企业收藏的代表公司之一,这与其董事长陈东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陈东升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因为在创办泰康之前,陈东升创立了中国最早、也是现在最为知名的拍卖龙头企业——中国嘉德(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而未来,他希望泰康的企业收藏能归于他已梦想多年的“泰康美术馆”,而这个美术馆可以像MoMA和古根海姆一样,成为一座伟大的美术馆。
致力当代艺术
2011年8月20日,一场名为“图像·历史·存在——泰康人寿成立十五周年艺术品收藏展”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与国内的商业企业一起合作举办展览。
而对于企业收藏在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这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收藏展。
此次展览,泰康共展出了其收藏的50多件现当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陈逸飞《黄河颂》、蒋兆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众多重量级藏品,还有叶永青、曾梵志、刘野、刘小东、蔡国强等众多重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不过,此次展览所呈现的只能算是泰康收藏的“冰山一角”。“我们经过很艰难的取舍,才精选出这些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泰康艺术收藏部门负责人、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至于泰康的整体收藏,总投入肯定是亿元级别,藏品数量在数百件,主要以当代艺术为主。”
但是,最令唐昕骄傲和满足的,并非是对于泰康的藏品外界给予如何的估价和计算出的增值幅度,而是“十年看回去,有很多现在已经非常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展览都是首先在泰康办的”。
“比如,2001年我们给方力钧(微博)、岳敏君、杨少斌等做了一个联展,当时国内还并没有很多人注意他们;再比如,2007年,我们推出了刘伟的作品,那时候刘伟还非常年轻,但现在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家了;还有马秋莎……”唐昕滔滔不绝。
收藏“大当代”
泰康最初的收藏也是相对比较随意的,更多是基于董事长陈东升的个人兴趣,并不成系统。直到2003年,作为专业策展人的唐昕加入泰康,泰康的收藏开始有了明确的体系目标,那就是专注于当代艺术。
“我们对‘当代’的最初定义是1980年代以来这30年的实验美术。但现在,1942年以来到现在的艺术都纳入我们的‘大当代’范畴内。”唐昕说。
目前,唐昕领导的泰康空间,实际就是泰康人寿的艺术部门,属于泰康人寿公益事业室的一个下设部门,共有7名全职人员。除了购买艺术品,也会举办各种展览和对现有藏品进行研究。
“早期我们会做一定的、比较灵活的预算。”唐昕说,“但现在东西太贵了,所以已经不再做预算了。我们的标准并不是金额,而是东西好不好。”
陈东升曾透露,泰康每年会将利润的2%左右用于企业收藏。以泰康目前净利润30亿元左右推算,泰康每年的收藏预算大概在6000万左右。谈到泰康选择收藏艺术品的标准,唐昕表示:“我们所谓的‘好’是指这件作品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相应的历史阶段是具有代表性的;再有就是一些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第三部分就是有创造性、有未来的年轻艺术家,在同一代艺术家里面有更强的竞争力。”
目前,对于泰康而言,企业收藏已经是一个制度化的行为。“我们董事会决定每年拿出利润的一个比例,未来建立一个文化艺术基金,用这个基金来持有艺术品,进行艺术的赞助、艺术的学术推广,组织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这个艺术基金不是收藏基金,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金。”陈东升说。
在CBD建美术馆
“未来我们要在CBD二期的那座泰康大楼上面把我们自己的美术馆做起来,就像MoMA,在位于纽约46街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做美术馆,这是气魄。”陈东升如是描述泰康未来的计划。
当然,泰康是有这样的底气的,目前泰康总资产已经达到3500亿,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算是超级老大了。
泰康一直将美国的MoMA作为自己做企业收藏的样板。“2004年的时候我们有了长期的目标,那就是要建立泰康美术馆。”唐昕说,“现在国内美术馆很多,但整体上很不成熟。找个地方、挂块牌子就叫美术馆。”
唐昕表示,泰康要建立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术馆,有藏品,有专业的团队,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