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洽购(苏富比也称私下买卖)业务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不可或缺的业务。苏富比拍卖公司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曾经指出:“对于顶级艺术品,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一般会采用私人洽购的方式进行交易;对于普通作品,苏富比不做私人洽购。”由此可见,私人洽购业务在两大拍卖行的地位和交易分量是可见的,另外由于是顶级艺术品的私下沟通交易,除了眼前利益之外,和藏家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
私人洽购,是独立于拍卖之外的另一种艺术品销售方式。拍卖行主要以举办展览的方式,推出艺术品,并做相应宣传,吸引藏家和媒体的目光。如有藏家对展品感兴趣,可以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购买作品。近年,私人洽购日益成为各大拍卖行擅用的交易方式,并逐渐得到买卖双方的认可。但是私人洽购也容易使拍卖行被怀疑成第三方中介行为,而此行为在境内拍行是不被允许的。
虽增长额提高,但交易基数本就不多和国内拍行目前难以同时承担拍卖行和画廊的角色是境内拍卖市场专家对私人洽购的看法,但七分之一的总成交额真的不让境内拍卖行心动么?本文不给出最终观点,只是集中展示部分行业专家对“私人洽购”的看法。
董国强:流标后会后成交,在各个拍卖公司都会有,这里面有多种原因,比较普遍的是买家受场上成交率不高、场面较冷淡的影响,原计划要买的,因为心理原因没有举牌。会后又觉得后悔。但这部分比例是很小的,这多出50%也许就是去年私下成交是十件,今年是十五件。对整个市场来说没有太大的典型意义。
董军:私人洽购在法律和操作层面不适用于中国。它是老牌艺术拍卖机构在市场调整、场内竞价气氛冷淡时采取的非公开交易方式,私人洽购对可以节约拍卖成本,但可以充分发挥中介的客户资源,促成“不创价格新高”的换手。
龚继遂:拍卖行的私下转让交易频繁不是一个好现象。如苏富比玫茵堂瓷器专场的大面积流标,在场上流标的乾隆锦鸡直颈瓶在场下以2亿元港币私下成交,这种现象说明在拍卖之前拍品的估价过高,估价过高当然不是主管的意愿,而是寄售人按照拍卖最高价强行攀比,要求高估价的结果。拍卖行的交易特点是低估高卖,高估不能高卖,还会导致流标。竞价成交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优势。其实,西方的大部分艺术品交易,都是在画廊平台上完成的,也就是私下交易完成,而不是用公开拍卖的竞价机制完成,私下交易是一对一的交易模式,更便于双方沟通,更有谈判余地,私下交易也往往代表着成熟卖家接受行内价格,并不奢求超额利润的出售心态。
季涛:“第一,我们的政策不允许;第二,如果私人交易,拍卖公司将同时承担画廊的角色,目前看来内地公司没达到这一水准。”
纽约私下交易商米莱克•克拉巴尔:对于买家来说,私下销售的好处是,他们不必在拍卖场上和竞争对手刺刀见红地拼命。不必担心心爱之作最后被炒到了自己承受不起的价格,或者,更糟糕的是,头脑发热报出一个自己无法承受的数字。“如果这是笔好交易,我愿意在拍卖行拿下它,但很难。”
佳士得私人洽购业务国际执行董事 Caroline Sayan:佳士得私人洽购业务成功的历史可追溯至其创始人詹姆士‧佳士得(James Christie),私人洽购是拍卖以外的业务,因而在全年任何时间都可以购买到珍罕艺术品或珠宝。私人洽购度身帮助客户建立收藏。在了解客户收藏目标、时间和方式的基础上为客户搜罗心仪艺术品。参与佳士得私人洽购业务的客户将在私人买卖市场上优先目睹顶级艺术品之风采,该业务亦为新藏家建立自己的收藏提供便捷之道。佳士得专家将与藏家一对一确定其收藏目标。
MoMA绘画和雕塑的首席策展人安•特姆肯(Ann Temkin):“在现在这样的低靡气候下,上拍的作品存在一种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私下交易就作为一种很谨慎的方式而受到藏家的青睐”。(莎伦•科瑞(Sharon Core)的作品系列“Thiebauds”被捐赠给纽约现代美术馆,其鲜明目的就是为将来的运营筹措资金。)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