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雅集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丁雄泉作品《向马蒂斯致敬》
99艺术网:您曾说到画廊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其实在画廊经营的文化脉络的时候你们有选择,是不是市场这块儿也有压力?
李亚俐:你提到的这两点也正是画廊经营上意图平衡“学术与商业”的最大考验。所谓市场的检验,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生意好不好?我们过去在台湾经营画廊时,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级市场的总交易额远大过二级市场。许多经营画廊的人,不必与拍卖打交道,生意就可以做的很好。等到二级市场高度兴起时,各个画廊又都有相当积累,也与同代海内外艺术家们建立深厚革命情感,不但画廊生计可丰裕维持,还可大力支持画廊新生艺术家的接续崛起。
中国的画廊一般都还是一代画廊经营,且大部分成立于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里疯涨之后。许多艺术家早从完全不存在画廊机制的市场时代起,就习惯自理交易市场中的大小事务。因而画廊专业行政被需要和生存的空间,一直很小,也失去多方面学习与施展艺术行政主理权责的机会。市场高涨时还可能有多余的介入空间,低潮时期来临,却常常会成为第一个被忽略或绕过的板块。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机制探索,思索展开新局的各方面可能性。
至于文化脉络的掌握,也就是画廊的学术性经营,反而应该是大陆一代画廊的优势,因为他们都有条件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域中,以在地人的文脉探索发言人身份,说明画廊经营的学术性依据,不容易犯错。对龙门雅集来说,即便龙门画廊的历史再悠久,首先仍必须在文化融合的大前题下,积极经营文化脉络的探索与实践。这点看起来好像很困难,其实也很简单,还是在经营艺术家的选择上;有没有足够的具学术特点、时代性与文化代表性的艺术家群?画廊能不能与他们一起携手并进来挑战历史的青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文化脉络的掌握最终一定能达成。当你明白了历史,你就看到了当代文化脉象;同样的,你感受到了当代文化脉搏,你也几乎看到了未来的历史。
不过,足够数量的务实经营画廊对大环境来说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架构机制健全的艺术市场体系,可以整合画廊经营人具日积月累开垦市场资源的潜能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