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 先建场馆再收藏品,这是国情
新京报:大体量的艺术区纷纷出现,北京有那么多艺术展览吗,如何保证展览质量?
岳路平:中国艺术品市场关系是混乱的,包括画廊和拍卖公司这种一级、二级市场的颠倒。目前出现的艺术区大都是土地、房地产项目的再包装,这就会产生艺术市场泡沫,艺术作品的泡沫。
顾振清:艺术的繁荣肯定是良莠不齐的,它会经历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未来北京也有可能涌现许多的展览来支撑各大艺术区。我们去纽约看到每周都有50-100个展览,这自然与其国际文化中心的地位匹配。我觉得北京也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王明贤:美术馆增多,不会有那么多好的作品。现在大家想的都是先把场馆建起来再说,以后在竞争下,好的美术馆就生存下来了。
新京报:在国外往往是藏家手中有一定藏品后才想到建立美术馆。那在国内呢?
王明贤:中国的情况与国外恰恰相反。一般都是先有场馆再有藏品。这是中国实际情况决定的。我觉得作为一种实践也无妨。
新京报:据你所知,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馆、墙美术馆藏品丰富吗?
顾振清:民生现代美术馆还是比较注重视野和文化的。他们收藏了不少东西。而墙美术馆也一直在补充收藏。
解读四 不缺艺术区,缺艺术评判标准
新京报:艺术区是建成了,资金链在目前也良好,但这些是否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艺术生态?
岳路平:真正理想的艺术生态是有艺术自由表达的空间。没有宽松的艺术创作氛围,其他都谈不上。事实上,艺术一直以来是自生自长的状态,是个自然生发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有了莎士比亚才能有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另外还要有艺术标准的建立,保证学术的公信力、价格的透明化,现在是没有标准可言的。我们常爱把艺术区场馆建设比作硬件,认为硬件是上去了,但还缺服务、教育等软件。在我看来最缺的还是标准这个操作系统。
【专家说】
对于艺术区纷纷进城且规模扩大,艺术批评家顾振清指出,国展美术中心的建立是国家画院等机构积极分食国家艺术大饼的一项举措。对于如此繁多的艺术区项目建设,艺术评论家费大为(微博)表示,很多自己都不太了解,不过不管怎样有总比没有好。
对于如此多新建美术馆的出现,不少人会担心国内是否有那么多的展览以满足其展陈。对此艺术评论家王明贤认为现在是美术馆增多的时代,但不会有那么多好的作品,大家想的都是先把场馆建起来。以后在竞争下,好的美术馆将生存下来,其他的可能会昙花一现。
独立策展人岳路平指出,过去的艺术区发展没有专注于艺术品交易的。现在交易中心功能的强化,最主要的是国字头资本的介入。而艺术评论家顾振清则认为对于交易中心要抱以客观态度,中国是否有那么大的交易量、艺术品交易的需求怎样开发、怎样释放都是个问题。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