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艺术界方舟子灵魂附体的朱其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的文章,没想到穿越般的被某些网站复活,依然成了近段时间的热点—— 一方面说明“想吐”也不是那么容易,“想吐”了两三年之后,恐怕还是没吐出来吧。只不过现在来看这个“想吐”,可能各方多了几分清醒,更需要站在新的视野层面重新看待环境变化的了当代艺术。另一方面说明艺术界的诡异是可以完全没有逻辑和原则可讲,随时都能让人“想吐”——这真是一个奇葩的行业。被坊间认为是多面派的朱其只不过讲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如何被行画的大实在话,但是触动了很多人的核心利益,因此在博客和微博瞬间充满了嫉妒、爱、恨,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对中国当代艺术早已死心——理由是艺术精神早已失去,批量生产商品,批量贩卖商品。我认为当代艺术早些年火爆的时候,缺了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拿来讨论什么是当代艺术的价值,而这个环境被完全抽空之后,艺术成了载体,而不是自身价值的发挥,尤其是艺术在这个社会当中能够做什么,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才能让人对意义产生兴趣,或者说这个行业生长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被模糊化了,因此短短几年后,曾经貌似粗壮的行业,瞬间老化——这个现象不是一个“想吐”就能够过去,当务之急的是整个艺术界面临着价值低点的整体反思,而“反思”需要破除旧的东西开始,而艺术界现在仍然分不清楚那些是“旧的”东西,这就是中国艺术界整体迷茫,闷骚,精神压抑,集体恶心症状的征兆。艺术界就处于一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结构状态,而那些构成守旧派记得土壤利益的:正是目前社会最黑暗势力之一 ——权贵资本主义,加上新兴中产阶级投资状的兴风作浪,加上江湖利益各种势利的帮凶,已经将艺术上行通道彻底的堵塞,因此,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一场更大层面的社会化,只有更广泛层面的不断社会化,才能找到当代艺术新价值感带来的平衡。
我们来看看不再或停滞“社会化”发育的当代艺术的现状:当年“野小子”令人感动的叛逆,最后被驯化成为商业利益的载体,当然许多人要“吐”掉的。就像公民韩寒变成“公敌”那样,再看看那些代言的文章也就不吐不快了。中国社会一直有一个迷信化的“春天叙事”学,就是如果春天开头的故事讲好了,一年到头也差不到哪里去。诡异的是,从去年年底微博上就先传出拍卖公司的老总们在唱衰今年的艺术市场,然后是一线明星在拍场上的大溃败,接着是朱其这篇文章的“被出炉”,又接着是中国当代艺术另一个标志性见证人宋伟在养老院面临着温饱问题,被喻为中国精神病艺术之父郭海平的博客曝出:本月26日需续交伙食费,否则就被重新打发回艺术沧桑人间,而微薄上从2月16日-17日开始在艺术圈一些爱心人士当中流转,但是竟然没有一个当年受惠者们站出来回应,大腕们面对宋伟的悲情时,集体选择沉默足以让这个艺术世道再也没有“感情”而言。尤其是在齐中华拍摄的一部宋伟记录片中廖文转述当年王广义的话说,他疯了怎么救,真令人想起农夫与蛇的故事……这才是让人真正情感上“想吐”的事情!看来,2012年注定是一个没有好兆头的年。艺术发展到今天产业化的体量,已经让各方对前路充满了纠结与心病……一个本来就应该侧重讲述寻找精神与灵魂出口的行业,却充满了谎言的游戏——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典型性的选择性遗忘。不再“社会化”的中国当代艺术,则处于一种严重的自我利益驱动的封闭状态,大家在数字里做游戏,忘记了“爱,给予,感恩”这些基本的情感诉求,艺术当然无法呈现真实的东西,因此重新敞开则是艺术界新的价值诉求。
艺术界疯狂封闭的结构,导致了这个领域正在安乐死,因为从那些被人诟病与“想吐”作品背后,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死的了“感情”的真实体现。不再社会化的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奇迹:其一,“三不”,即不想要感情,不需要真实的表达,不需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构成了泥沙俱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事实面,在这个被不断商业利益化“基本面”的共识里,中国当代艺术从它开始的前卫和颠覆、叛逆精神,逐渐被退化为市场工具。如果说当年当代艺术显示了它的时代价值,那么今天的当代艺术则充满了对自我的颠覆,但是这种颠覆却没有带来清晰的发展,而是一种精神的沦陷和市场价值化,没有转变为一种学术上的提升价值,反倒自行堕落,很大程度伤害了艺术群体的情感。其二,价值观模糊,现在的状况是艺术界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判断有问题,但是所有人都在“等待”,但是等待“戈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则直接造成现在“死掉”的心理暗示。其三,疯狂炒作,其所导致的恶之果,让艺术的多样性被市场单一的需求所引导,因此出现朱其文章所指涉到的样式。不社会化,则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链条合成,艺术群体的大众利益受到损害,而底层艺术家所做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我个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大面积被唱衰,和早些年其价值判断“一刀切”有关,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被假以政治对抗说,70年代的又冠以青春伤害说,80年代出生的早几年更是被悲催的造势为卡通说等等,将当代艺术价值做成简化版和快餐消费模式,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现在只不过是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刻。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线索,长期累月忽略了民间的立场和价值的兑现和努力的那一份,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不能释放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创新和边缘化的价值,一味附和在主流的市场化开拓中,那么唱衰,“看了想吐”只不过是现象,其深刻背后危机是来自中国文化结构性的危机。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高潮部分竟然不是价值观的完整实现,而是迎来了商业化的变节。当社会化成为当代艺术的附属价值,而没有形成明确的推进,并在社会化中释放新的活力和能量,当代艺术也逐渐失去了方向。
现如今从“野鸡”变“凤凰”,转眼间又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鸡”,中国当代艺术从三级跳被唱衰的基本面有:1,“哑巴”学术,让中国当代艺术自吞苦果。这可以解释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的原因之一。“哑巴”学术的主要特征是急推,狠吹,猛捧,违心。2当代艺术被众多利益链条包围,形成了停滞的“当代艺术”,而不是释放出当代艺术自身发展的新价值出来,这个社会面关注的是市场利益,而不是艺术的精神创新与实践价值。3,主流结构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市场化的商品,而不再代表艺术群体的意识形态,因此很多人清晰的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形态已经走到了必须发生变化的前夜,但是对于新形态价值立场的当代艺术到来心里大都没数。4,代表一级市场的画廊在混水摸鱼,也让民情激愤。很多画廊惟利是图,充满了完全变相的商业利益追逐,加速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反胃。拍卖公司游戏的秘密则就更不要说了……现实大场面是:小圈子的游戏和江湖化的利益运作,已经扼制了中国当代艺术向更广泛层面社会化迈进的动力。
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商业化过快,大概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近年的当代艺术价值学术整体没有独立的继续推进,也没有形成独立话语场,无法对应变化的当代艺术内外部状况,也就无法释放出新的学术信息出来,从而很单一的落到维护市场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力,甚至成为合谋的一道利器,这主要体现在那些功成名就的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史、美术馆相关专家近年来的学术行进路线,就能看到真实的谎言存在在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市场。诸如国内每年很多双年展、艺术节、三年展,博览会、各种展览都有很多大型学术活动上演,但却没有形成有力的学术建构磁场,学术独立判断的价值出来。现在与市场相关联的学术,一起构建了旧当代艺术价值体系的现实利益。因此,整体学术的影响力也就失去公信力,同时也失去了活力,更失去了突围的更新力量。尽管,当代艺术在商业上暂时成功,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成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建立不断社会化的艺术机制和结构,才能让这些学术活动释放出真实的价值,而不是成为商业的配套。如果以搭建社会化方式的思维与视角重新来做这些双年展、博览会、艺术节等等,我想释放出来的当代艺术信息一定是另外完全不同的状态。而这些活动的价值与差异性才能真正会体现出来。
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现在已是既定的基本事实面:如何消化这场结构性病变危机带来的冲击,重新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蓝海”,取决于我们对文化的立场,取决我们对于事实的尊重,取决于艺术需要不断创新的共同价值理念共识,取决于艺术仍然强调精神性价值,取决于不断挖掘被边缘化艺术行为,以及具有突破价值艺术现场的发现与挖掘。我的意见是艺术界能否尽早的从原有衰败的“价值场”摆脱出来,寻找新的价值“蓝海”——我想这正是现在艺术界面临的一个严肃的问题。而进一步扩大社会化则是这个集体重新寻找“蓝海”的价值通道和救命稻草。
我不知道艺术界对不断社会化的当代艺术做好心理和行动上了准备了吗?在都是水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原有价值版图上,重新展开更大层面,更广程度的社会化,我想可能是寻找当代艺术价值新“蓝海”的方向,也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和需求。
(声明:本文版权归99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99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编辑: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