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市场黄金时代是如何失去的 2012-02-21 09:48:22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陈政 点击:
一位刚从英国归来的留学生谈起当年选专业的取向:“很简单,就因为看见当地报纸说,25年后中国陶艺要领先世界。”于是原本打算学设计的他,立马填报了陶艺专业。4年很快过去,中国当代陶艺市场究竟进展如何?

一位刚从英国归来的留学生谈起当年选专业的取向:“很简单,就因为看见当地报纸说,25年后中国陶艺要领先世界。”于是原本打算学设计的他,立马填报了陶艺专业。4年很快过去,中国当代陶艺市场究竟进展如何?

  

纵然鬼谷子下山图案的元青花罐在伦敦佳士得创造了2.3亿元人民币的拍卖奇迹;纵然去年中国嘉德秋拍上中国当代陶艺家白明的作品已经飙升到126.5万元;北京保利秋拍中周国桢的青花釉里红“雏鸡”天球瓶成交价也高达115万元……

  

尽管大家似乎看见了陶艺市场如火如荼的表现,但大多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的价格,一般仍停留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从乐观的角度看,在当代艺术门类里,陶艺作品还存在不小的升值空间。从悲观的角度看——无论在各样瓷博会还是陶艺年展上,真正出类拔萃的陶艺作品并不多。

  

陶艺是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其特殊性在于它的工艺性是作品价值的一部分,要达至成熟的陶艺艺术水准,需要付出不少时间和代价。创办香港、上海及景德镇乐天陶社的陶艺家郑祎有一个观点:陶艺家最重要的是两个时间节点——28岁和36岁。从20岁到28岁,需要完成对技术的了解、熟练和灵活运用的表达方式。后一个8年,需要在寻找自己独特艺术语言和综合修养上下功夫,然后再谈作品的价值。如果是真正的行业领军人物,更应为陶艺史中提供有建设性的独到美学观点。

  

为何光技术就需8年时间?这应该回到陶艺本身的特点。它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材料,无论是釉料、泥料还是造型、烧成的选择与可塑性,在无比丰富的排列组合中,陶艺能呈现缤纷不凡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其他艺术门类难以比拟的审美体验。正因如此,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手法,需要反复尝试,才能准确并稳定地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以达成作品的完美技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变革期,很多人对此失去耐心,于是真正既有创新并相对成熟的独到技艺表达方式尚是稀少。

  

后一个8年,是练内功的8年。相信对此没耐心的人也不少。近日看到策展人顾振清微博上的一段话,觉得说的很好。“不好的艺术家靠抄,好的艺术家靠偷。达芬奇就是‘神偷’,他在学习、借鉴之后的自主创新和增量贡献显而易见,最终自我成就了一种经典。”

  

技术、修养、个性化语言的探索与突破更新,创造独特的审美语言,是陶艺价值立足的根本。技术偷懒,作品必现。在创新和挖掘个性化艺术语言方面,也容易偷懒,偷懒方式就是抄袭和模仿性修改。

  

没有真实原创,再谈价格和市场,陶艺在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上的立足点就难以稳妥。而历史不长的中国当代陶艺发展,与陶艺市场相关的陶艺批评家、经纪人,以及相关一二级市场的画廊、拍卖行,也稀少并不成熟,由此产生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现象不一而足。

  

于是才看到因为想尽早赢得市场收益而迎合市场胃口,葬送自己独特艺术语言,未能达成其创作高峰的“高手”。也有因封闭和自大,拘泥于传统而错失创新意识,使作品逐步走向僵化刻板和固步自封。原先具备的差异化的特殊天分,因此错失创造最精彩陶艺作品的良机,也因此错失传说中将要来临的陶艺黄金时代。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