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当谢稚柳、启功等鉴定界的老前辈一个个故去,徐邦达先生又卧床不起后,一位博物馆专家就无限感慨道:老先生们都走了,文物鉴定就没有大师了,今后,谁的鉴定还能一言九鼎呢?
鉴定,在文物界的作用,相当于球场上的裁判、马路上的交警、商品里的国标,而徐邦达等一代宗师的故去,令其身后的空缺竟一时无人能填!
老先生们所取得的成就,诚然有历史传承和时代际遇给予的 “厚爱”。比如徐邦达先生出身于大户人家,他学鉴定拜的老师是海派大家吴湖帆,吴是藏有米芾和欧阳询书法以及黄公望 《剩山图》的超级藏家。此后故宫(微博)文物南迁和解放后为故宫博物院寻找国宝,都是鉴定家个人的幸事, 70年代末徐老又受国家委托,巡回全国为最顶级古代书画作鉴定,这一机遇也是百年难得。但是,比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那一代鉴定大师们对学术、对真理的内心坚持,是今人久违了的 “书生气”。
如今,艺术市场一片闹腾,各种级别、名目的鉴定家随处可见,但鉴定家们的口碑却让人不敢恭维。君不见,某些国家级权威机构的鉴定大家一辈子的名气最后坏在了一件金缕玉衣赝品上,有的鉴定名家被人告发售卖假古董,有的鉴定师频频在电视上亮相打知名度,为的就是在荧屏下给人当顾问挣大钱,还有的鉴定师不管东西真假,只要给足了钱,一律在证书上写真品,此种鉴定师满天飞,让媒体屡屡发出质疑:对鉴定师该如何鉴定?
如今,最恪守底线的文物鉴定家也无非是闭紧嘴巴,对于社会上的种种闹腾,一概不发表意见。此举虽保住了业务底线,但作为最有发言权的人物却听任收藏界的利益各方口水飞扬,扰乱社会视听,其不作为虽然情有可原,但相比起老一代鉴定大师的精神风范,至少在境界上,输了不止一筹。
口水年代,利益各方已经把一潭水彻底搅浑。鉴定宗师们的离去,终结了一个时代,一言九鼎的人没了,我们该怎么办?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