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与80年代中国艺术“来电”吗?
早在1983年,中国美术馆就曾举办过“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览”,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还出席了开幕式并剪彩,那时人们通毕加索知道了什么是现代绘画、立体主义,在那个思想初解放的年代,他的到来实实在在给文化界打了一针“毕加索兴奋剂”。
在采访中吕澎认为,相比杜尚对后现代艺术的启发,毕加索对80年代中国艺术的影响存在一个艺术史逻辑的问题。“毕加索对于80年代中国新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性和观念性的解放和启发,帮助艺术家开拓思想。因为每个艺术家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在具体的风格样式上不一定能形成直接的影响。”
而费大为则在采访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毕加索和中国八十年代新潮艺术的关系不是很大。”他向记者介绍,80年代的思想解放使得外界一些艺术信息进入中国,毕加索的绘画也得到了一些宣传,但是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现代艺术对大众的普及。
“对于当时前卫艺术的产生,我觉得影响非常小。”费大为介绍道,“中国前卫艺术的产生主要受到两股西方艺术潮流的影响:一个是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另一个是七十年代以后的观念主义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对抽象艺术表现出兴趣。中国前卫艺术的大多数艺术家似乎故意跳开了毕加索这一个艺术现象,也许是因为毕加索的语言游戏过于优雅,也许是因为他在风格上的多变有投机取巧的嫌疑,总之和中国当时激进的前卫艺术氛围很不合拍。毕加索的风格虽然多变,但却是一个封闭的、折衷的系统,有着明显的个人印记。凡是试图模仿他的作品必然被很快认出,几乎成了艺术家不成熟的标记。相反,表现主义和观念艺术为中国艺术家所开的窗口要宽敞很多,也更加容易承载八十年代那种激进的颠覆态度。记得1987年我陪蓬皮杜中心馆长见耿建翌、张培力时,耿建翌压低嗓门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发现毕加索就是一个婊子’。蓬皮杜馆长马上接了一句:‘呵呵,我刚刚回绝了一个毕加索的大展’。在观念艺术已经涌进中国的当时,再去谈论毕加索确实很难再引起巨大的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