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启示一一如何用艺术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 2012-02-25 20:07: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郭海平 点击:
2011年11月9日,我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首届亚太区艺术与精神卫生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用艺术推动亚太区精神卫生”。三个月过去了,北京宋伟(见“宋伟简介”)的遭遇再次激起我在墨尔本的记忆,我问自己,如果宋伟生活在墨尔本,他还会面临眼下如此错综复杂的严峻挑

墨尔本的启示一一如何用艺术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

郭海平与墨尔本社区艺术机构负责人交流

 

2011年11月9日,我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首届亚太区艺术与精神卫生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用艺术推动亚太区精神卫生”。短短的五天时间,墨尔本用艺术保护精神病人权益的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参观之后我才明白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会向中国推荐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模式,因为他们做的的确非常出色。三个月过去了,北京宋伟(见“宋伟简介”)的遭遇再次激起我在墨尔本的记忆,我问自己,如果宋伟生活在墨尔本,他还会面临眼下如此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吗?

 

墨尔本与大多数欧美国家相似,精神病人住院时间平均只有15天/次,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在社区里进行,因为长时间隔离精神病人不仅对精神病人的康复有害,对其他任何人同样也会构成伤害。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回到现实,让他们在社区中接受康复性治疗已是今天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对每一个成员国的要求。对于从隔离到重返社会观念的转变,一位精神病人的努力是必须提及的,他就是美国精神病人克利福德.比尔斯,也正是他将自己在多家精神病院中的遭遇写成一本《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出版才让世界了解到精神病人在封闭式精神病院中的绝望与痛苦,他的讲述不仅引起了天下人的同情,同时也引起了一批有良知的精神病学家们的高度关注,这些精神病学家们原以为他们一直是在用自己的治疗帮助精神病人,没想到他们的治疗竟给精神病人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创伤,正如美国精神病医学的领导者、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麦克菲.坎贝尔博士给比尔斯的信中写道“这是一本可以用来重击在治疗精神病患者过程中存在陋习的锋利武器。这些陋习起源于中世纪的思想、医学上的无知、社会的歧视、个人的贪婪和冷漠、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限制。你的书不仅是向陋习进攻的武器,更是使社会进步的有价值的、和平的工具。”(《一颗找回自我的心》,第179页,陈学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也正因为有了大批专家学者们的声援和支持,比尔斯才最终成为美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开始在全国倡导让病人重返社会,在社区进行预防、治疗和管护,从此一场让精神病人重返社区的“精神科非住院化运动”,亦称“开门运动”(打开精神病院的门)在西方得以迅速传播。

 

宋伟先后住过二次精神病院,第一次离开医院后他便流落街头,人们经常在宋庄小堡村街头看到他喝得酩酊大醉,或做音乐指挥,或教训路人,或散发自己的文稿,有很多好心人愿意相助但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久前,刚听说宋伟从精神病院转到养老院我就从南京赶往北京去拜访,希望对他做个访谈,因为关于他的特殊人生经历我还有许多疑问。二年前,我与朋友合作成立了专为精神病人服务的艺术中心,宋伟是我们第一批关注的对象,为此我们还从农民手里收藏到了他的二幅作品。所以当听说他出院后我们就邀请他来南京,因为许多不便最终他还是谢绝了我们的邀请,这就迫使我去北京先对他做个访谈,就在访谈发布在网上的第二天便听到宋伟监护人通知宋伟住养老院费用欠缺的消息,没办法,宋伟只好决定尽快搬离养老院,很多热心的朋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开始担心宋伟搬离养老院后的命运,有不少朋友提出了帮助宋伟的具体方案,但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很快又发现其中还是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我专程去北京与朋友,包括宋伟本人沟通交流,但都没有什么进展,宋伟似乎拒绝朋友们的帮助,没隔二天他就提前搬离了养老院,住进了每月只需付二百元房租的房间,据前去探望过宋伟的朋友说,宋伟在这间没有暖气的房间里冻得直哆嗦。没办法,似乎是大家的共同结论。就在我第二次去北京看望宋伟的当天,还听到宋伟监护人说计划再次将宋伟送进精神病院,对此我无权,也无力做任何修正,虽然我很清楚这对于宋伟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相关资讯】

郭海平与精神分裂者宋伟的对话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