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精品战略与系列购买
用 Robertson 博士的话说“既然是机构当然是要做个人投资者不能或者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发挥机构投资的优势。”
CIAF秘书长王春华女士则表示,成功的艺术品基金将主要资金都是投注到了经典艺术中。“现当代艺术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缺少了历史的沉淀,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数量、成就都还未定型,市场好的时候可能还行,市场遇到波浪时,这些艺术品的起伏相对较大。这作为机构投资是极其不合适的。事实上,在成功的艺术品基金中,他们只在现当代艺术中投资很少的一部分或是几乎为零。”
同时为了最大化收益,艺术品基金应该投资每个门类中最顶尖的艺术品,艺术品市场不变的规律是:“越是贵的,涨得越快。”当然,这也要在你看准时机买对了的前提下。除了精品,艺术品成系列往往容易出手,比单件卖要贵得多。Robertson 博士说:“我知道Fine art fund都是成系列买东西的,除了很特殊的情况,某件单品真的很好,否则他们购藏的都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艺术品,可以相互佐证,意义不一样。例如你购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系列画作,你就可以给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全貌,这比单一的艺术品显得有价值得多。”
III. 国际认同度很重要
说到风险控制,欧美的艺术基金都会很看重“艺术品的国际认同度”。艺术市场有这样一个规律,人们总是更倾向于自己本土的东西,俄罗斯的经济上去了,俄罗斯油画就会贵,今天中国的经济腾飞了,齐白石、张大千就超了毕加索。但问题在于,永远没有常胜将军,所以你不能够将赌注压在一端。
日本伊斯特拍卖行的社长前两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尽管出于礼貌,他的用词尽量婉转和严谨,但是不难听出,这位先生对中国艺术市场前景有担忧之处:中国的绘画是不具备国际认同度的,而今天显然已经到了一个非理性的价格,一旦中国的经济停滞,后果堪忧。Robertson 博士也表示,尽管他很喜欢中国绘画,但是在西方,要让人们能够全然认识到中国绘画的价值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那么究竟哪些艺术品具有国际认同度呢,他认为:古代大师经典绘画、印象派、野兽派等等,艺术史上留名的都可谓之经典。他同时认为,中国的陶瓷艺术也是国际公认的。另外,珍贵的古籍善本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他们直接记录历史,不论是什么语言、什么文化,他们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当然每家基金也会考虑其专家所擅长的领域。
IV 购买价格与购买时机的选择
西方艺术基金的操作还是相对谨慎和聪明的,市场热热闹闹的时候,你很少能看见他们大举进货。而且每件艺术品的价格都是控制的合理范围之内,无论是BRPF还是Fine art fund,都有很严谨的定价机制,他们有数十位专家共同定价,同时会和博物馆、艺术馆、画廊、拍卖行合作,制定出最严格的购买价格方案,换句直白的话说,他们绝对不会以高出市场价格去“追”某幅作品。
比较上述四点,反观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着实让人堪忧。动辄天价的艺术品背后不少是艺术品基金出资购买的,价格远超目前该件艺术品的中国市场定位,更不提其国际认同度了。这样的策略或许能为基金购藏的其他同类艺术品提供价格增长空间,但未来市场延续性和基金的出货又将如何保障?况且,我国目前的艺术品基金为了迎合投资者投机心理,将投资周期多定位2-3年,这就注定部分基金管理人员注重短期利益,甚至寻求短期套现,熟悉艺术品市场规律的人士都非常清楚,这样的操作不但会破坏市场节奏和长期发展的持续性,而且也给基金管理本身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和风险。
艺术品基金——营销策略
基金将艺术品买回来,往仓库里一堆,就可以回家睡觉了,等到10年后再出手?当然不是。优秀的艺术品基金在完成购藏之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营销。在西方,艺术品基金大多和各博物馆、画廊、拍卖行、以及其它基金建立非常好的联系。同时,他们也同各方经纪人、策展人、经济学家、艺术顾问和投资专家等结成合作联盟,获取市场信息。基金管理人员在一方面把握艺术品市场整体走势和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了解艺术品交易的渠道和许多不为外人熟知的行业特点。当然对藏品进行营销以增加流通机会并提升增值空间,这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务正业”,却是艺术品基金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
展览是西方艺术品基金最惯用、可能也是最好用的营销手段。给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借展,一方面可以加强宣传,另一方面也是节约在艺术品保险等费用上的花销。
事实上,艺术品基金的风险和成本都比一般的基金要大很多。Robeterson博士指出,“在西方前前后后,有过不计其数的艺术品基金,但今天存活下来并且业绩不错的,屈指可数。艺术固然是具备投资属性,但是艺术品基金却不是一条理想出路。”日本伊斯特拍卖行的社长也表示,在日本这些艺术品基金也曾经一度红极一时,到了今天几乎消失殆尽了。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