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袁运甫的“大美术”主张,是希望艺术落实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把艺术由私人化的追求拓宽为全社会共享的资源。从这一角度来看,他的解读显然已经将艺术拉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体现了艺术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以及与人群的重要关系。
中国有丰富的艺术传统,自古以来对艺术的理解都很宽泛……现在,美术的范围被缩小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从艺术中分离了出去,与艺术欣赏和审美隔绝……我国的艺术门类在逐渐减少……艺术不能有狭隘的心态
“中国有丰富的艺术传统,自古以来对艺术的理解都很宽泛,‘大美术’主张正是体现这种多样性和广泛性,而不只是局限于绘画或雕塑的范围。 ”
袁运甫说,中国的艺术自古以来就广泛地涉及壁画、家具、青铜器、陶瓷、印染、刺绣、泥塑、彩陶、玉器、漆器、木雕、石雕、砖雕等众多的艺术门类以及规模巨大的各种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民间美术等。而后来根据西方的艺术划分,将美术的范围缩小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从艺术中分离了出去,与艺术欣赏和审美隔绝,变成一种单纯由工匠完成的工作,“我国的艺术门类在逐渐减少。我觉得,现在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中国美术百年来发展的得失。 ”
“以国画为例,我们把它分成山水、花鸟、人物,然后再在每个门类里分出更细的派别,每个人只能走一条狭窄的小路。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的博大和边缘性没有得到有力支撑。 ”袁运甫不同意什么都讲求正宗,他说:“还有我们的美术教育,油画系、版画系、国画系、雕塑系……分得很细。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林风眠先生从国外回来,在浙江美院任教授,他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取消了西画系和国画系,统一改为绘画系。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艺术不能有狭隘的心态。 ”
袁运甫又以中国画讲究师承为例,他认为,师徒制的培养方法会造成狭隘的观念。 “我并非简单地反对师承制,但如果学生只能模仿师傅来学艺,那便一定会造成狭隘的观念。师徒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当中的利弊显而易见。当代艺术教育过于狭隘的做法有它的先天不足,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比较严重。画家朱乃正先生曾说,他想把中国画系改成书画系,画国画必须要懂书法、篆刻、诗词。这是很有道理的,可惜这一设想没能行得通。 ”
这是个创造性很强的时代,也是鼓舞创新精神的时代……艺术怎样走出一条新路,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应该从更大的视野来考虑艺术的发展,而不只是针对艺术技巧进行单方面的研究
“艺术家要有能力反映时代的精神,要与广大人民共同分享艺术的美感及理想追求。 ”
1973年,袁运甫和吴冠中、黄永玉、祝大年等画家曾一起到苏州写生,大家的创作激情都很高涨。后来,吴冠中撰文提到自己作品中“清奇古怪”的来源时说,那些灵感是来源于生活,而不像有些人所说从波洛克那里来的。袁运甫说:“吴先生在美学界是一个创造者,许多人都缺乏这种精神。他也曾经谈过对于美术教学的看法,认为现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围着圆桌吃饭,应该实行开放式的自助式教学。 ”
站在新的世纪,艺术的视野也要有新的宽度,艺术发展的格局更要不断更新。袁运甫认为,材料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以及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多,都为艺术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这是个创造性很强的时代,也是鼓舞创新精神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艺术何去何从,怎样走出一条新路,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考虑艺术的发展,而不只是针对艺术技巧进行单方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讲,‘大美术’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是适应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提高的需要。这种需要不能用老尺子来量,其中也包括对艺术的看法,对艺术表现的追求和激情,以及具体到新材料的运用和艺术办学。 ”
艺术不应该是狭隘的雕虫小技……要博采众长,吸收艺术中最珍贵的部分为己所用……当代人更应该有这种视野
“艺术之间没有冲突,任何艺术都可以消化,可以吸收。 ”在袁运甫的眼中,艺术不应该是狭隘的雕虫小技,而应该更全面、更系统。 “要博采众长,吸收艺术中最珍贵的部分为己所用。艺术水平无法提高,就是因为胸怀太窄或者历史的视野太浅薄。为什么要中西融合?就是因为既要了解中国的,也要了解外国的。 ”
王国维在上世纪30年代曾说过: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川。“意思是,你知道不知道怎么来看世界,‘黑海东头望大川’,黑海东边是看到了文艺复兴。向更高的地方看到西方文明历史的传统,而不是仅仅看到眼前,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当代人更应该有这种视野。 ”
【名家介绍】
张光宇(1900年-196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江苏无锡人。早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画月份牌年画。后与他人创办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杂志。 1949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光宇长于政治时事和社会讽刺画。他的装饰画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美术中的优秀成分,形成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风格。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