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帮”——那些年,奔跑在国际线上的策展人们 2012-03-01 16:07:07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邱志杰 点击:
从近十年的统计来看,奥克维、侯瀚如、小汉斯、尼古拉布里奥、马丁内兹、 伯恩鲍姆、南条史生等名字是最经常出现在国际上各种双年展的策展人名单里面的。九十年代末到2010年代的上半叶,策展理论这个领域,多元文化主义、后殖民理论很盛行,独立策展人也非常活跃。

大机构策展人重新登上舞台,和独立策展人群体归隐进机构中工作是同一个过程。2005年的双年展狂热过去,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很多双年展都面临预算紧缩。独立策展人们天马行空的考察要求必须在理性和必要的范围内进行,大机构策展人们平时通过执行本机构份内策展工作,和相关的艺术家已经形成的工作关系很自然地支持了他们所受邀的双年展的业余工作。通过操持大型个展和群展,机构策展人往往能够和艺术家有深刻的关系。这在一些方面是飞快地掠过一个地方的飞机帮成员们所难于形成的。

 

另一方面,其实一个艺术家参加个双年展,对年轻人来说能开阔眼界而已。对于老成一点的人,其实意义不见的大。对于很成熟的艺术家,则只是例行地做奉献。在双年展之类的场合脱颖而出,最终还是要到大美术馆做个展才算数。大机构大美术馆策展部的人来作双年展的策展人,有点把这个程序颠倒过来了。他们会把自己在美术馆展过的艺术家带进双年展来,顺理成章地确保质量。负面的结果可能挤压了年轻艺术家的空间。为了自己的成就,也为了互相比酷,飞机帮还是很能提携年轻艺术家的。

 

有时候,我觉得一个策展人最棒的时候是他没有成名的时候。那时候他和一群艺术家天天混在一起,实际上是共同成长,形成深刻的默契。比如在巴黎和黄永砯、杨诘仓他们相濡以沫的侯瀚如。学生时代在杭州三台山和我、杨福等人天天混在一起的高士明;等策展人名气大了,各种展览来邀请他操刀,难免扩大考察面,比较功利地从展览需求出发来看一个艺术家,手中一把地址本,飞起来了。当然老朋友们永远都会是未来策展的班底。这真的没什么不好。关键是,要有能力用熟悉的这些班底艺术家的认知,来将心比心地推知新认识的艺术家的复杂的语境,而不是符号化地将他们的工作纳入展览策略之中。这就需要真正的策展修为——其实是人生的修为。这就好比一个小说家的第一本书肯定是好的,因为那是他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而且常常是自传,那生命经验换来的东西不可能不深刻的。等到他后来继续写下去,开始必须虚构,必须写陌生的题材,我们才知道,他从自己毕竟有限的人生经验中已经淬炼出了一种怎样的对于人性的洞察力。

 

2009年,丹尼尔.伯恩鲍姆担任威尼斯总策展人,他们一群当年一起从北欧来到柏林,兴起美术馆空间日用化潮流的艺术家兄弟们纷纷占据威尼斯最核心展厅,成为他所说的“关键艺术家”。其中一位最终获得金狮奖。可见这位是有着一群牛逼班底撑着的策展人。

 

艺术家策展:

 

艺术家策展不算很罕见。2006年柏林双年展由卡特兰和吉澳尼联合策展,推出《人鼠之间》十分动人。卡特兰今年在古根海姆做了大回顾展,把历年作品挂满莱特中庭,宣布金盆洗手,要专心做杂志。不过艺术家的话也不用太当真,起码他作为策展人也是好的。

 

2005年横滨三年展的总策展人川俣正(Tadashi Kawamate)就是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喜欢在树上、建筑上面附加建造木条订起来的鸟巢一般的违章建筑。那一年的横滨我是参展艺术家。2009年我和川俣正一起在柏林世界文化宫办双个展,还一起做讲座谈亚洲艺术。关系有趣。

 

2006年台北双年展由丹?卡麦隆(Dan Cameron)与台湾艺术家王俊杰共同策划。那一阶段,王俊杰自己的作品往往是戏仿一个公司的运作,对商业策划很在行。他在台湾艺术家中参加的国际大展比较多。这可能是被任命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台湾艺术家们普遍挺全面的,普遍能写作,英语好。早年读《雄狮》和《艺术家》杂志,常常看到某人出国参展,随手就写了整个展览的报道。所以,台湾艺术家能做策展的也就多。除了王俊杰、姚瑞中,还有曾经做过上海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的林书明。

 

2008新加坡双年展由南条、新加坡艺术家魏明福(matthew NGUI)和菲律宾艺术家佐思丽纳-库兹(Joselina Cruz)组成策展团队。魏明福紧接着继续担任了2010年新加坡双年展的艺术总监。魏明福曾在199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上颇为出跳。做的似乎是那个在上下多层展厅中用白铁皮管子连接让不同地点的观众互相通话的作品,还做菜什么的。1997年的事情,我有点忘了。 
 

 
2012年,波兰艺术家亚特-祖米卓斯基 Arthur Zmijevski  已经被任命为这一届柏林双年展的策展人。

 

当代艺术家中跑来跑去参加展览,视野开阔程度实在不下于职业策展人(在中国更是这样。策展人和批评家到是出国看展览看的比较少,比艺术家们视野更开阔的到是满天飞的画廊老板们,不过,画廊老板们很多都是最好的策展人下海的。像卢杰、皮力、张巍、胡肪这些人。他们开着画廊,所以按惯例不适合策划双年展了,这算是中国策展领域的一种损失。不过,我倒是觉得很多好的画廊老板作用其实比策展人还大,算是超级策展人)。这些满世界跑的艺术家,如果能把见识转化成理论思考,再加上有组织能力的话。就是策划人的理想人选,即使有理论上和行政能力的欠缺。如果他下面的行政团队有效,艺术家的敏感也往往会让他在一个策展团队中成为宝贵财富。所以,艺术家策划出好展览并不奇怪。通常,艺术家往往能策划很好的小团体崛起的展览,像达米恩赫斯特当年在学校三年级的时候就策划《冻结》,像徐震他们策划的《超市》和《范明珍与范明珠》等等。而一个地方的艺术家被任命为双年展的策展人,往往这样的艺术家在本地圈子里活动多年,人脉广阔,动员力强大。这种任命有时候是象征性的。有时候也带有某种噱头的意思。

 

对我来说,能够兼任策展人的艺术家,往往意味着有着除了创作作品之外更大的关怀。对于改善艺术生态有冲动,对于优化艺术体制有耐心和责任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内考虑创造。他的创造力和能量远远不只是生产艺术品,而包括生产作为展览制度的作品。这些都是和总体艺术有关的想法。所以,做过策展人的艺术家,其实对我来说,是上海双年展的理想参展艺术家。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