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
退烧,该用什么药?
艺考“高烧”不退,烧得乱象丛生,烧得社会不满,烧得政府不安。那么病从何起,又该如何“退烧”呢?
其实,艺考热本身并不是坏事,吴键指出,“总体上,艺术考试热的形成,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艺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情况引发的。研究表明,由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艺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1%,因此,可以预见,国家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是持久的,所以艺考热必定是一个长期过程。”
虽是一个长期过程,但面对当前的虚火,也确实到了该对症下药的时候。
对家长而言,需要“降压药”。一位艺术学院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开玩笑说:“在学校见到有同事打招呼,就知道又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要跟我学美术了。”虽是玩笑话,但“考不上文理科,就来考唱歌;学不好数理化,就来学画画”成为众多家长让孩子“学艺”的直接原因。作为家长,要量力而行,审时度势,在给自己降“压”的同时,也给孩子减“压”。
对考生而言,需要“镇静剂”。近年各类选秀节目如火如荼,“一夜成名”的诱惑强烈吸引着考生,给艺考热火上浇油。许多立志考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怀抱“明星梦”,加入浩浩荡荡的艺考队伍。对很多考生来说,平心静气地考量自己,搞清自己是否真是搞艺术的“料”,十分必要。
对学校而言,需要“减肥药”。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收费高于其他专业,也形成了许多学校的招生冲动。原来有艺术专业的不断增加招生数量,原来没有艺术专业的院校纷纷设置艺术专业,争抢招生带来的利益份额。许多学校特别是非重点地方院校,在师资等办学条件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不顾质量敞开招生大门,造成艺术院校的虚假“繁荣”。“虚肿乱胖”,不讲质量,既害学生,也害学校。对一些院校而言,是到了该“减肥”的时候了。
对政府而言,首先需要“明目丸”,正视目前的乱象并对症下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暗箱操作”,今年,多个地方出台政策,使招录过程尽可能公平、公正。例如甘肃省在美术类专业统考中,给考生使用明、暗两种考号,考试时,明号码在核对完考生身份后剪掉,仅保留密封的暗号码,使评卷人员无法辨认试卷作者;江苏首次建设专家评委网上申报系统,系统会对每位评委在整个评判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分析数据和曲线,供考试院对评委进行业务考核和今后聘请评委的参考。当然,作为政府部门,仅靠一剂“明目丸”显然不够,建立高效便捷的考试制度,规范杂乱无章的办学秩序,治理乱象丛生的培训市场,需要下更多的“猛药”。
艺考“高烧”,或许还会再烧上一段时间,但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学校、家长和考生,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泻火退烧,已是刻不容缓!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