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力
2011年的拍卖成绩展现了中国在艺术市场的统治力,亚洲收藏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将艺术品提升到其他市场望尘莫及的价格水平。中国蝉联第二年荣登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冠军宝座,而中国市场交易量仅占全球交易量的10.8%,不及美国的15%和法国的16%。如今,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量和英国相差无几,但是中国的成交额却是英国的两倍之多(中国:47.9亿美元,英国:22.4亿美元)。
随着中国占据41.4%的全球成交额之势,共有6位中国艺术家进入全球十大最昂贵艺术家之列,并有5座城市荣膺全球十大最佳拍卖城市排行榜,中国也霸占了美国市场的部分份额,2011年美国的年成交额为27.2亿美元,全球成交额份额从2010年的29.5%下降为23.5%。英国以22.4亿美元和19.3%的成交额份额稳坐第三,而位于第四的法国(5.21亿美元)面对日益高端的市场显得力不从心。法国艺术市场成交额在成交量上涨的大背景下仅占全球市场的4.5%,2010年为5%。法国的拍卖中心巴黎被香港这个高端艺术市场拉开距离,退居第五,而上海紧随其后。
拍卖行方面,佳士得和苏富比这两家行业巨头分享了全球近一半的交易量。他们的成功主要集中在纽约和伦敦市场,而香港已经成为他们艺术品拍卖的第三大市场3。我们可以说伦敦和纽约还保留着他们强劲的气场和活力,但是他们的市场份额正在一点点流失,不是因为他们拍卖量有所减少,而是亚洲拍卖行的快速崛起。2011年,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成交额总和占全球拍卖成交额的47%,但与新千年伊始超过73%的市场份额相比,拍卖双雄无法避免走下坡路的事实。
美术类艺术拍卖总额
以半年为期限分布(2000年到2011年)
近几年亚洲强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市场统治力的重新分配。二十世纪末,欧美对于全球艺术市场的主导建立在上百年的传统上,包括艺术珍藏和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收藏。而当时的亚洲,特别是中国还没有形成像现在这样对艺术品求贤若渴的环境,这确实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真实写照。正是在这段时间,中国拍卖行开始拍卖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国嘉德在1994年首次开业(首场绘画和雕塑作品拍卖)。如今,凭借9.018亿美元的年成交额1和7.79%的市场份额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拍卖行,而它的作品交易量非常有限(只占到全球交易量的2%)。北京中国嘉德拍卖行因2011年的最佳拍卖成绩而声名鹊起。2011年5月22日,齐白石的作品在中国嘉德以3.7亿元人民币(折合5720万美元)成交,而估价为8800万人民币(Eagle Standing on Pine Tree; Four-Character Coupletin Seal Script)。齐白石正是在这里成就了中国现代艺术家的新纪录。
在北京,和中国嘉德所抗衡的拍卖行包括全球排名第四的保利国际(2011年成交总额9.016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五的北京匡时(2.98亿美元,占全球成交量2.58%)及位列菲利普斯拍卖行之后排名第七的北京瀚海。如今,北京以31.7亿美元的年成交额及全球成交总额27%的表现掌控着全球市场的脉搏动向。纽约和伦敦以3.8亿美元的劣势分列二三位2,而香港则以7.96亿美元,近7%的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升到第四。
苏富比面对佳士得(2011年成交总额3.41亿美元),亚洲艺术拍卖行,雷莎蒂拍卖行,中国画和艺术拍卖行,淳浩拍卖有限公司和Sanobocho艺术拍卖行的重重夹击下,在香港拍卖界脱颖而出(2011年成交总额超4.05亿美元)。
除了北京,香港已经成为全亚洲最受艺术市场买家青睐的拍卖城市。这座港口城市对于艺术品交易来说拥有太多优势,包括可以免除进出口关税,以及绝对保密的银行工作,这也让香港比北京及上海拥有更自由的规章条例,另外她特有的地理位置能够快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为澳大利亚,韩国,台湾和日本的收藏家提供便利。西方知名画廊纷纷到香港抢占一席之地:高古轩画廊在2011年年初以达明安-赫斯特的展览宣布进军香港市场;马凌画廊也选择在香港开设他的第一间画廊,之后陆续迎来了白立方画廊及Emmanuel Perrotin画廊,Artprice也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
而除了北京和香港以外,中国的另外三大城市也进入全球十大最佳拍卖城市之列:上海(2011年成交总额3.74亿美元),杭州(1.85亿美元)和济南(1.1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