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中国“废品” 2012-03-09 14:07:45 来源:云浩博客 作者:云浩 点击: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王澍

美院餐厅的讨论

 

中国叙事

 

云  浩:但是很多人觉得王澍在模仿柯布西耶。

 

方振宁:瞎说,柯布把一个东西做成像龙一样的吗?没有,他把那个房子把它撬起来、支起来,人可以从底下穿。王澍把农民的水池子,池塘那样的野的那个池放在两个教室的房子之间,柯布会这样做吗?

 

就是像那种野的芦苇进来那种感觉,你在学校里的时候,你能感受到野的风景,然后你上着上着课,一个人赶着一群鹅过来了。这种风景都是绝佳的风景,一条小路进到山里去,幽幽地进到山里去,没了,消失了…

 

云  浩:你们几位可能都是这个观点,就是说王澍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建筑美学状态。

 

方振宁:不完全,比如说张永和曾经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中国人第一个到达这个位置,然后呢,王澍得了这个建筑奖,这两个人为什么这么快被西方承认?就是他的一种叙述方式是中国的,比如《红楼梦》,讲一个大观园,他的人物关系特别复杂,那就是完全反映中国明清时候中国的一种状况、一种社会的结构,《三国演义》那种章回体就是中国的叙述方式。王澍他在哈佛大学那个演讲,他放那个幻灯的那种方式,就是中国的叙事。

 

柯布也好、密斯也好,西方人不是少就是多,王澍就不多不少。

 

云  浩:我想他和柯布可能在有一个精神气质上是比较接近的,就是说他们愿意对建筑的本体进行思索。我比较瞧不起密斯·凡·德罗这样的,就是纯属是为了经济需要,大平面,方盒子,这就是今天建筑垃圾化的一个原因,但是省钱,就是能加快你的经济运转。那柯布的建筑,包括赖特的建筑,就是花钱的,尤其是高迪,他就要叙述这个建筑本身。

 

王  中:王澍的成就恰恰是在建筑本体之外,他借用了当代装置的理念,大量的运用只有当今城市大规模拆迁才能得到的旧砖瓦,展现的不仅是肌理的变化,而是一个时代的窗口和记忆,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时代的铭文,他的叙述实际上就是引用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和生存观。从中国古代的人文山水画我们可以看到山、水、人和建筑层层关系,那种“境”渗透着古人的“意”,春秋淹城的布局早就展示了先哲们对天、地、人的独特理解,那是一种超越五感的体验,“六根转换”就是超越物理属性,“闻香”可以转换成“听香”。

 

中国自古有非常优秀的营造法,两千多年前《周礼-考工记》就有布局均衡的王成布局规划,江南传统建筑的黑、白、灰,背后支撑着文人的淡、雅、素,创新最不能缺失的是文化魅力,从这个视角来看,就是说至少我认为如果你站在世界,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当代几乎没有对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王澍算是一个特别,其实是有一些人一直在这么去做的,只不过需要这样一个声音来促进我们的审思。   

 

王澍实际上做了和我们老祖宗的思考方式、生存方式的精神对话,然后将这些融于艺术家的想象和技术性思维,这在教育上面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是给学生们去灌输那些墨守陈规的东西,还是为他们打开眼界去逐渐建立一个系统方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