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运营需规范
馆藏整理需要专业支持
对此,宋向光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安的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确实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层面,或许有部分是以城市开发为出发点。”他认为,虽然出发点充满了商业意图,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样对中国的文化发展繁荣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他继而告诉早报记者,此前也传出过消息说西安要再办一个“民办博物馆园”,据说也会是先由吕建中的公司负责开发,建成之后会有100多家民办博物馆开在那里,如果这样规模的博物馆园办成的话,对周边的招商引资,地产升值都会有影响,与此同时,如何规范那100多家民办博物馆也是对博物馆主管单位的挑战。“在西安这种模式之外,目前或许还有另外两种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他说,“浙江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民办博物馆事业,并且,把民办博物馆与产业转型结合,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原先从事制造业的民企纷纷转为文化创意产业。而北京则是采取把民办博物馆都组织起来,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中。这样子,既让民办博物馆运营得更加规范了,也逐渐杜绝之前存在的诸多猫腻。”
据宋向光了解,在上海,民办博物馆多为行业类博物馆,背后一般都有大型国企在支持着;与此同时,私人创办并负责运营的民办博物馆则较少。上海市眼镜博物馆是由闸北区政府、上海市科委和宝山街道共同投资的一家民办博物馆,其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即使是由政府投资的,但仍然感觉到作为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的待遇差很大。然而,从2010年开始,文管委(现为上海市文物局)对我们就关心多起来了,又是办培训,又是找我们开会。我觉得其实经费上的支持固然好,但是业务上的指导也是民办博物馆目前迫切需要的。”
多方观点
宋向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物馆学教授
目前,确实有一些民办博物馆的管理者在呼吁,应该让民办博物馆和国有的博物馆在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前提下,也能够从政府这里获得资助,哪怕并不多,但是能让它们赖以存续下去。会让他们焦虑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有些人对博物馆的认识存在误区。通常在谈到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两者的关系时,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拿民企和国企来对照。事实上,博物馆不是企业,民办博物馆更不是民企。
有人会觉得,国家通过财政拨款来维持国有博物馆的运营,但是对于民办博物馆没有义务投入资金,因为民办博物馆是属于私人的。然而,任何博物馆都是属于社会的,民办博物馆并不是属于创立者或者管理者的私人财产,从它成为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属于社会了,这其实也是博物馆的非营利属性决定的。现在,西方有些博物馆研究者认为,博物馆与其他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其产权归属是在国有和私营之外的第三种产权。我觉得,如果认同这一看法,那么就能更好认识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提法。
目前,中国很多民办博物馆是由收藏家创办的,他们最初的想法或许仅仅只是为了能更好地保存和展示其藏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藏品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博物馆作为一个机构本身的功能也应受到重视。博物馆并不是单纯保存藏品的仓库,也不仅仅是展示文物的陈列室,而是一个能焕发出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机构。这一点,在西方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