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难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权威、科学的艺术品评估体系。而这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影响。
在欧美很多国家,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一大重要推力。但在国内,由于艺术品市场近几年过于迅猛的发展,市场根基的不稳,使得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之路显得异常崎岖。对此,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孔达达认为,国内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难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权威、科学的艺术品评估体系。而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谁来评估艺术品?
近期中国艺术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无非是成交价高达2.2亿的汉代玉凳真伪事件。在众人一致认为这是个“假得不能再假”的赝品之后,却又因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坚定认为玉凳为真的回应而再度引发混乱。而归根到底,是因为整个艺术品行业缺乏一个权威、中立的鉴定评估机构,这个问题至今仍是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艺术品评估的情况是,纯粹国家的办不好,而纯粹民营的,又都是自立山头,更加缺乏权威性。”孔达达说。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多年来一向是艺术品评估“国家队”的代表,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委员会始终没有如文化部期望般,成为艺术品评估行业“说一不二”的权威,并最终于去年8月12日被文化部撤销。至于民间的一些进行艺术品鉴定和评估的机构,多是具有相关艺术品投资经验的行业人士发起,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在业内也没有普遍性的权威,导致这些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犹如一纸废纸。
对此,孔达达认为:“中国不是缺鉴定人才,而是利益的影响。你说故宫、上博里假货多还是真货多?同样的一批故宫专家,为什么给故宫收东西都能收到真东西,为什么到市场上给拍卖鉴定就会出现假货?”
正是利益的影响,造成了中国艺术品评估市场的现状: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敢往这个市场跳下去的,却是跳一个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