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下一个潮流是广告 2012-03-20 10:22:17 来源:新浪网 作者:杨烨炘 点击:
长期以来,广告一直被称之为商业艺术、实用艺术,不是一种 “纯”艺术。纯艺术作为上层建筑高高在上,藐视商业、藐视低俗。然而,在经济决定一切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纯艺术开始不“纯”。

艺术的下一个潮流是广告

 

纯艺术开始不“纯”

 

长期以来,广告一直被称之为商业艺术、实用艺术,不是一种 “纯”艺术。纯艺术作为上层建筑高高在上,藐视商业、藐视低俗。然而,在经济决定一切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纯艺术开始不“纯”。

 

一. 纯艺术越来越迎合商业

 

“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成功的商业是最好的艺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率先狠狠的给纯艺术扇了一个巴掌,将油彩绘在一辆宝马车上,并放言:“我很喜欢这辆车,它比艺术作品要好得多”!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则言:“艺术是一项赚钱的行当,作为艺术家不仅要投入成本,还得懂得宣传的策略”。是啊,村上隆应该进广告人名人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商业化已经不再是纯艺术家害羞提起的一个词儿。中国艺术家L先生设计的法拉利中国限量版艺术跑车,以120万欧元的价格拍卖成功,并大方的承认“艺术品就是商品,再好的艺术品都是商品,再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有价格出售的”。然而艺术跑车所获得的专业认可,却远不如它取得的商业成功那样客观。无论是安迪·沃霍尔,还是L先生,他们在跑车面前进行的“艺术创作”永远只能是“停留在车的表面的艺术创作”。

 

2010年,西门子以洗衣机滚筒为创作元素,邀请几位中国雕塑家创作了8件装置艺术作品,艺术性同样流于表面。今早上班,经过民生美术馆,我看到宝马赞助油画家Z先生提名青年当代艺术家联展,宝马的大Logo异常刺眼,又一场艺术与商业的共谋开始了。而在不久前,爱马仕还和艺术家F先生闹的不可开交,起因是F先生用“金狗屎”摆出“HERMES”的字样,被爱马仕赞助的的广东美术馆赶紧撤下了艺术家的作品,显然金钱的权力战胜了艺术家的权利。

 

以批判精神起家的当代艺术家,在面对强大的商业品牌时,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其中的尺度因人而异。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商业对纯艺术的侵蚀已经导致:

 

1.艺术家变的急功近利,丧失创作力,落入简单抄袭和自我复制的怪圈中。

 

2.艺术批评受利益集团驱使,缺少非常独立的批评舆论。

 

3.艺术收藏沦落为艺术投机,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左手买,右手出。

 

4.艺术市场成为 “艺术产品市场”,或者说是 “艺术商品市场”,泡沫化严重。

 

二. 纯艺术越来越自私小众

 

我个人一直很喜欢艺术家X先生的作品《天书》,然而我一直不明白自己喜欢在哪儿,《天书》顾名思义“来自天上的书”,没有人知道这些字代表什么含义,存在有什么意义。

 

与商业艺术家截然相反的是这一类艺术家,把纯艺术净化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至纯境界,玄乎了别人,也玄乎了自己。

 

前段时间我看了个名为《水厂》的玄乎艺术展,艺术家W先生“精心”绘制了420张草图,以神秘莫测的“蝶蛙”为主角。研究了十几年,什么蝶蛙图标、蝶蛙括号、蝶蛙轮廓、蝶蛙(有)向量、蝶蛙客,乱七八糟。看到我双眼翻白,方向全无,差点淹死在展馆里了。

 

油画家D先生从印刷行当挪用来“十”符号,使用标尺、胶带和直线笔,以极其精准地分布在画布上,长达20年不知疲倦的重复生产。他的造型原则就是无技艺和无感情,只是一种操作,像一位农妇编织粗线格布。

 

无聊,无意义,无脑,这“三无”原则似乎成为了纯艺术的另一个极端。为了证明它的学术性,高尚性,千奇百怪的艺术词汇层出不穷,如时间性带来的矛盾和语境,互动体验的能量增值,生命政治现实,语法辨析及构建,征侯性阅读的现场,对社会空间和传媒的反向干预,系统生活捷径,“后历史”状态⋯⋯

 

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讲座:《虚拟世界的质地》,《机械复制时代的表演和社会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戏剧排演》,《排演,或第二次降临》,《关于易读性》,《会计学的敌人》,《总体艺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实践》,《消解中的幕墙》,《一种关于现实与实在的幻象》⋯⋯

 

再来听听某策展大师故作深刻的一段话:“总起来说,‘当代性’并不指所有此时此刻创作的作品,而必须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图的艺术和理论的建构,其意图是艺术家或理论家通过这种建构宣示作品本身的历史性和时间性”。您听懂了没?

 

纯艺术正在脱离社会,摒弃绝大部分观众。成为只有艺术家才看得懂的,只有策展人才能诠释的,自私小众的艺术。或简言之成为了艺术家的艺术。同时,艺术创作变成了只为个人利益,只为出口国际服务。不是为了几千年文化,不是为了中国性,不是为了中国十几亿公众去创作。

 

三. 纯艺术越来越扭曲变态

 

还有一些很有献身精神的“严肃”艺术家们,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其艺术观念,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惊世之作。

 

2011年3月,行为艺术家C先生为了讽刺中国当代艺术过度商业化的文化现实——“艺术如同卖比”,真的找了一位女性跑到屋顶上进行现场性爱,卖比给所有的人看。

 

2002年4月,行为艺术家Z先生为了表达“神不在场的年代,人的狂妄和胡作非为”,竟然用自己孩子(四个月大的胎儿)去喂食了一条狗。

 

2000年1月,另一位行为艺术家Z先生为了实现“真正的行为艺术就是无条件地摧毁自己,摧毁自己的身心和肉体”这一艺术理念,在自己的寓所自缢身亡。

 

每一个可怕的疯狂行为背后总有一个貌似深刻的艺术主张,反对暴力就用十倍的暴力进行表现,反对扭曲变态就用十倍的扭曲变态进行表现。是艺术家黔驴技穷,想不出更有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急功近利,想用惊世骇俗的另类方法一夜成名?

 

雕塑家L先生以创作“屁股”出名,喜欢在精致的传统中国陶瓷花瓶上突现粉红的女人的两半屁股,以色情来反色情,讽刺艳俗世界。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