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剪辑:秦亮 记者:冯明明】
2012年3月17日下午一时,“杨勋作品学术研讨会”召开。何桂彦担任学术主持,力邀付晓东、盛葳、崔灿灿、鲍栋、王春辰、段君、杭春晓助阵。下午三时三十分,杨勋新作展“游园惊梦”在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拉开帷幕。展览现场,99艺术网的记者对程昕东、何桂彦以及艺术家杨勋进行了采访。
艺术家杨勋身为BMW年轻艺术家扶持计划获奖者之一,选送杨勋参加该计划的就是程昕东。谈及此次的合作,少有与80后艺术家合作的程昕东为杨勋身上独有艺术特质所感染,甚至说出在杨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高度评价。作为学术主持的何桂彦也对杨勋的布展方式感到十分认同。
以下为研讨会中的部分内容:
杭春晓:杨勋实现了游园的转换
作为2010年杨勋个展“失忆”的策展人,杭春晓认为:“不论是之前的架上绘画作品,还是本次首展的装置作品,杨勋都通过“转换”实现了自己的表达。他通过线条、光线、材质等的运用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游园不是哀悼式的游园、游园是转换式的游园。”
崔灿灿:杨勋回归了游园的现场
相较于很多从以卡通直接到中国传统经典图像为创作的青年艺术家,杨勋选择了从园林的现场出发,面对现场,神深化了摄影的曝光、胶片的视点或作者站立位置的考量,作品表达出了更强烈的情绪。
鲍栋:杨勋增加了游园的空间感
2008年鲍栋曾为杨勋写过评论文章,他认为相较于之前的作品,杨勋仍延续了当时的语言、风格和观念,但大为不同的是他选用荧光材料构建山水图景、增加了空间的感觉,更增加了整体的装置感。
盛葳:杨勋增加了游园的剧场感
盛葳主要针对杨勋的装置作品进行解读,他认为杨勋在这次装置作品的尝试中,严格来讲,以布景称这部装置作品更加合适,装置艺术来源于布景,以布景的形式铺陈,凸显了展览“游园惊梦”中“游”字。
何桂彦:杨勋探讨了游园的艺术延伸
何桂彦作为本次研讨的学术主持,主要从杨勋此次布展、装置的尝试以及观看方式等进行了阐释总结。他认为,布展成为架上绘画作品一个延伸,使剧场化的效应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但单一的布景能否实现也值得讨论;“观看”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他认为“光束的存在即表明了观看的存在”,观众虽未出现在画面上却一直存在。
现场很多人提及“溪山清远”,相较于以卡通起家到“溪山清远”提出后迅速转变到传统图像创作的艺术家,杨勋能够一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并在表达方式上不断探索,这值得在创作洪流中迷失自我的年轻艺术家反思。
【相关资讯】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