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拍卖 不能忘记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2012-03-21 11:12:0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宁 点击:
新年假期过完,2011年终于成为过去。回顾这一年当中,艺术市场当中所发生的大事有很多,在诞生新纪录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甚光彩的事情。记录诞生了,不管你关注不关注,数字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当然,丑闻被曝出了,真真假假一通蜂拥而上之后,评判标准每个人都心中有数。

上海文交所大厅

上海文交所大厅

 

新规则对抗潜规则,文交所新规出台能否扭转乾坤

 

任何一个行业在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之后,都会形成一种内部的行为规范,约定俗成变为理所应当和本该如此,而一旦行业形成之后,单靠这样的内部约定是难以良性发展的,新兴事物的突然涌入会对原本清晰的行业发展造成冲击,这个时候,“潜规则”还能否继续使用,而针对新兴事物的新规则又能否满足旧有行业的需要?两者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是服从“新规则”还是生成新的“潜规则”势必会变得很重要。

 

文交所的野蛮生长,是危机还是机遇?

 

对于国内拍卖市场而言,文交所是无疑是一个新兴物种,而对于新兴物种本能的好奇和恐惧则衍生了目前艺术市场的两大群体——支持者和反对者。这两个派系没有正邪之分,但界限却十分的不明确,昨天还是支持者今天就有可能转投反对者的阵营当中,反之亦然,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利益的改变。支持者由于好奇心的趋势走入文交所当中,获利者变得更加坚定,亏损者自然愤然离去,甚至大加挞伐;相反,反对者由于最初的恐惧对于文交所敬而远之,但客服恐惧的最好途径就是去了解他,让未知变成可知,由可知变为已知,在这个过程当中,熟悉和了解文交所的运营规律,从而从中获利,最终转换阵营,甚至自己搞起了文交所,成为新兴事物中的一员。

 

这些读起来拗口的内容其实很好理解,只要能明白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的人就能很容易理解这种变换阵营的做法。

 

文交所,全称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文化艺术品的新型交易模式,讲究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模式,为大众能参与高端艺术品投资市场拓宽了渠道,为普及文化艺术品知识,活跃大众文化生活,提升全民文化品位提供平台。2009年6月15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家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2009年9月17日,被成为“全球首家由政府发起批准的份额化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天津文交所注册成立;2010年3月,深圳文交所成立……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的时间,国内冒出了78家文化艺术品类交易所,其中7家正在筹建中,还有两家不确定。文交所野蛮生长的背后,是审批机构的极端随意,有的经工商部门注册,有的经金融部门批准,甚至有的审批部门竟然是地方文联。

 

为此由中宣部等5个部门出台的《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即“49号文”)下发到了各地,催促各地组织力量整顿文交所。这给很多之前尚抱希望,持观望态度的文交所判了“死期”。按照文件,以后新设立文交所,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前还要征求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并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认可。

 

在各地整顿规范文交所的要求中,“49号文”提出了4个“不得”,这也是今后艺术品份额化产品的生存条件。文交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如此新规的出现,让渐已成魔的文交所势必收敛许多,正规化、规范化的运营模式也必将会对目前混乱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造成冲击,是沿袭旧有的“潜规则” 而一起走向毁灭还是适应新规规范经营,时间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艺术基金抢滩登陆,是大势所趋还是瓜分利益

 

如果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可以用“亿元时代”来概括的话,那么进入2011年之后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则可以用“资本时代”来形容。借助“亿元时代”的东风,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高起高走,从春拍开始,国内各大拍卖行就在艺术市场的普遍复苏之下斩获颇丰,先是齐白石的一张大尺幅作品拍出4.255亿的天价奠定了整个春拍看涨的势头,紧接着在秋拍当中就迎来了尤伦斯在香港的再次抛货,一举赚得1.32亿港元。面对艺术市场的如此火爆局面,一种新的资本入驻方式开始萌芽,最终杀入艺术圈中。

 

艺术基金是以投资艺术品为目的,将艺术品视为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的运作方式具有相似性,一般是由基金经理人负责募集资金,同时聘请专门的艺术品专家指导投资。艺术投资基金是代客投资,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与资本市场接轨,然后由专业的艺术经营机构来运作,包括艺术史家、艺术家、策展人、鉴定家、艺术机构、艺术顾问公司等等,共同把握基金的投资方向。据了解,按发行主体划分,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以银行为主体的艺术品理财产品;以信托公司为主体的集合信托投资计划和以有限合伙企业方式设立的私募基金。三者中,信托艺术品投资基金是最主要的发行方式,投资门槛从数十万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不等。

 

依据最新发布的“2011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报告,截至11月18日,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基金初始规模总计57.7亿元。其中,信托艺术品基金总额高达49亿元,规模最大增长势头也最为强劲。而据用益信托网统计,去年全年,国内信托艺术品基金总额仅7.58亿元。

 

如此数额巨大的资金涌入,对艺术市场尤其是对拍卖市场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艺术基金的操作大致可以分为融资、买入、卖出三大环节,其中买入部分大多依靠艺术的一二级市场,那么在卖出环节当中,绝大多数艺术基金走的是拍卖这一途径。如此一来,大量资金涌入拍卖市场,势必会产生价格泡沫和过度投机,而艺术基金繁荣的背后,所掩藏的问题也同样会给拍卖市场造成巨大的风险,最常见的莫过于“赝品”,而更为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涸泽而渔式的经营方式是当前艺术基金的致命伤。

 

据业内人士透漏,目前国内艺术基金的运作周期普遍为一年半左右,而艺术品更适合长线投资,按照国际上成功的艺术基金案例而言,艺术品合理的投资期限起码应该达到3——5年。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