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真拍卖”的争论
事实上,关于“保真拍卖”的争论早已有之,在少则几万元动辄上百上千万元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保真拍卖”是否真的能够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又是否真的得到了买家的信任呢,谁又能为“保真拍卖”保真呢?
所谓“保真拍卖”,目前绝大多数的拍卖公司这样界定:拍卖方承诺所有上拍作品均为真迹,如果作者本人或是有权威鉴定专家提供书面材料及可靠证据证明拍品为伪作时,卖方将无偿退还买家全部成交款及佣金。
一般来讲“保真派”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乱象被人诟病已久,长期以来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知假拍假”“假拍”等现象频出,让一些想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真假难辨。而与其相关的文物鉴定行业也是黑幕不断,虚假鉴定早已屡见不鲜,艺术品拍卖的风险完全有买家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保真拍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规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秩序,也能让更多的买家跨过“真伪”的门槛进入艺术品市场。
也有人指出,“保真拍卖”问题的根源在于《拍卖法》的不完善。现行的拍卖法主要是由拍卖行业的人士制定的,其中对拍卖行缺少应有的约束力。最为让人尴尬的就是,2008年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藏家苏敏罗因三年前在北京翰海秋拍中购得一幅吴冠中赝品提起的诉讼做出判决,驳回原告苏敏罗的诉讼,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尽管苏敏罗手握吴冠中 “此画非我所作”的亲书,但是依然败诉。
而“不保真派”则认为,艺术品拍卖有其特殊性,保真拍卖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由于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统一的文物鉴定机构和科学鉴定手段,所以本来就没有被赋予“保真”权力的拍卖行也不能对所有拍品保真。不要说古代的画家已经过世几百年,没有人看过他们画画,没有人敢对他们的画作保真,就算是如今对在世的艺术家作品保真也有一定难度,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愿意做这样的保真。北京匡时(微博)董事长董国强(微博)在微博上表示:“要求拍卖公司每件作品保真如同要求医院每个病人都要治好。如果医院写个告示说,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说他诚实还是说他欺诈呢?”
同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虽然拍卖行承诺保真拍卖,但是谁又能为“保真拍卖”保真呢?是送藏品上拍的卖家,还是备受质疑的鉴定家,还是自说自话的拍卖公司呢?如果“保真拍卖”真的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为何没有在市场形成风气呢?
谁来为艺术品拍卖保真?
“保真拍卖”真的能够杜绝赝品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不管是对“保真拍卖”持有何种观点,相信多数的拍卖行还都是会对自己的拍品负责任,毕竟拍品的品质才是拍卖行的生命力,如果不对拍品负责,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毁信誉和前途。
在国外艺术品市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拍卖需要“保真”,但是对于艺术品拍卖中的“拍假”和“假拍”有着极其严厉的处罚制度。英国古董经纪人协会对此的相关规定为,该协会会员必须保证所拍卖的物品为真品,如果被认定为赝品要保证退货,如果出现恶意售卖赝品的行为,其会员资格将被吊销。1999年,伦敦苏富比(微博)拍卖行拍出4件黄花梨椅子,后经专家鉴定为仿品,苏富比立即承认并改正了错误,及时向客户退还欠款,事后,几名负责征集、鉴定拍品的专家因此事离职。此外,根据美国法律,任何一家拍卖行只要出现一次涉嫌故意拍卖假古董的行为,就会被强行逐出此行业,并且永远得不到“复活”的机会。
目前,就算是“保真拍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品拍卖行业起到撬动作用,但是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来讲,“保真拍卖”并非长久之计。那么谁能够来为艺术品拍卖“保真”呢?说到底,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有序还要依靠国家立法的保障。
假若拍卖市场的法规再完善些,监管和执行力度再坚决些,拍卖企业的自律再自觉些,或许拍卖行就不用再以“保真”招徕买家了。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