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祁海平
“边界与越界” 当代艺术教育系列谈话之天美篇——
祁海平:守界为主 鼓励越界为辅
这是我第一次来川美,跟其他的老师一样感觉到非常新鲜,我的确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这里。从整个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老师的敬业精神,我觉得的确很受感染,今天早上我们也看了一下老师的工作室,条件很好,老师非常勤奋,画了很多的画。昨天晚上看学生的展览也直接体现了教学的一个方向。
首先,我觉得川美学生作品的创作意识非常强,川美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以创作为目的。我看这些作品里边,包括有一些素描的作品也不是过去认为素描一种造型的锻炼或者是一种培养自己造型能力的作业,这里我看到的素描作品就是一种绘画的语言,一种创作语言,里边也有一些很有新意的东西。
其次,我觉得川美的同学的作品时代气息很强,很活跃。川美在这方面是很有传统的,很多历代的艺术家都是紧贴时代脉搏进行创作,这是一个很可贵的东西。进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图像或者影像,观念性装置这样的一些手段来进行,我跟其他老师有同样的感觉:好像对绘画本体的魅力并不是特别注重,当然这只是一种感受。
再者,我觉得这些作品的完整性很好,每一件作品的语言表达还是很到位的。我们天津美院是这样一个情况,油画系主要还是强调架上绘画为主,我们为了避免与其他的系科专业的重复,基本上选择守界,但是偶然也有“越界”的,如果这个学生作品的确还挺有意思,挺有新意,我们老师也会给予辅导,但是总体来说我们是强调架上绘画范畴里来进行。
绘画是一个很古老的方式,和影像、装置,包括行为,都只是一种手段,刚才其他老师也谈过实际上作品具不具有当代性,主要是看核心内容怎么样,所以我觉得在教学里头最可贵的、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现。我曾经到德国哈雷美术学院访问的时候,当时期末的时候他们所有年级、所有专业的学生作业全部开放,我从头走到尾看了个遍,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他们的教学很灵活,而且很注意学生哪怕是很小的原生点。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创作的最可贵的就是他的原生点,我们过去说的草根性,创作的草根性,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地方。
【相关阅读】
【对话西美】潘晓东:油画系总有1/4左右的学生不喜欢架上绘画
【编辑: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