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心动了奥迪 2012-03-24 17:59:40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徐婉娟 点击:
2012年3月20日下午2点,一汽-大众奥迪“心动上海”城市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开幕。本次艺术展以“进取”为核心精神,策展人顾振清携手十位当代艺术家,带来摄影、绘画、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当代作品,生动地展示了30年来上海的创新精神与活力。

策展人顾振清先生

策展人顾振清先生

 

专访策展人顾振清

 

99艺术网:这次展览就是大概筹备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和奥迪结缘的呢?

 

顾振清:跟奥迪结缘是由于去年“奥迪艺术设计大奖”之后,奥迪觉得只是一个很大的派对,虽然很隆重,但是没有一种视觉的现实感,或者一种视觉的实体可以留下来,没有凸显获奖的艺术家跟奥迪的缘份,生产出了什么结晶。是在去年的香港艺术博览会的时候结识奥迪,由于我之前有做过第一届成都双年展、06年的利物浦双年展的中国馆、06年的波兹南国际双年展、以及我去年正在做的留尼旺双年展等等,由于这些大型展览工作的原因,完了又谈到这种双年展跟车的品牌、跟大的企业怎么合作的问题。

 

当时这个假设也蛮好的,就是说,其实双年展模式不单单是跟城市合作,然后成为一个城市名片,双年展也可以跟一个企业合作或者怎么样。企业这种比较崇尚创新、比较崇尚进取、比较崇尚那种动感这种品质,就跟艺术的核心理念有一种契合的地方,就可以在一起合作。结果双方谈的特别融洽,就希望我们报方案。到了去年秋天的时候,秋天之前我们就报了一个方案,整个算下来应该是超过8个月的筹备期。

 

接着报完方案以后,当时也跟我助手说了一句话,就是说可能是今年写的最牛的一个方案,从展场的选址,到方案的成型,一共我们做出大概40多页的展览的策展的方案。方案发过去后,奥迪看了就很兴奋,然后就初步定下来要做一个艺术展,先做一个艺术展览介入到行动中国的计划,后来就是慢慢锁定在上海做第一站。

 

99艺术网:那通过这次展览是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值呢?

 

顾振清:通过的展览也是让奥迪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的一些状态、展览的一些游戏规则、策展的一些理念等等的一个过程。我们也开始了解奥迪的品牌精神,奥迪的那种企业文化,奥迪他对艺术的需求,所以两方面都是在互相认知、互相探讨。

 

所以,这一次方案下来以后,跟我们最初去年的方案有所不同。这次就是说艺术家帮奥迪的元素多一点,因为奥迪还是能够希望让他的产品成为主体,所以等于就是艺术家都要跟奥迪车发生一些关系,那么就是纯粹的艺术跟城市文化、跟奥迪文化有关的稍微多一些。

 

再一个情况,我也希望奥迪高层能够实现最初在香港给我的一个承诺: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能够帮到奥迪的话,希望奥迪以后也能够再帮到艺术家。对一些艺术家的展览,可能跟奥迪和汽车品牌没什么关系,但是奥迪也可以支持或者赞助。他们也有这样的一个心思,而且在欧美,奥迪企业的确赞助很多艺术展览和艺术家,然后他们包括在公共场地展示奥迪汽车,也用了一些地景艺术,公共艺术的一些视觉模式。

 

99艺术网:作为一家企业,奥迪在国内外开始大力推动文化和艺术对社会的推进力,你怎么看艺术家与一些品牌合作的?

 

顾振清:奥迪跟艺术家结合的展览,可以说以前比较少,这一次是很大规模的一次,也许可能以后会走到更超前的一个位置。那么我想策展人应该把艺术家真正抬举起来,他们是改变生活的一种创意的引领者,也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思想的活力的提供者。因为我一直在强调,就是艺术改变生活,创新改变世界。如果我们生活没有艺术化的话,它的质量、品质没法真正提高。如果我们不用艺术来激发我们创新理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社会,只能成为一个山寨型社会。

 

所以,我是反对把娱乐当成是文化,也反对把时尚看作是当代,这个是两回事。只有推动当代艺术,才能有一种时代精神真正承载。然后才有我们这个时代完成的一个文化建设,否则,我们只是一种纯粹的新陈代谢,是不是真的起到了更新的作用,却很难说。真正的更新和创新,是在前人的一种文化的继承上面,或者在传统文化根基上面,老树发新枝,我是把它看作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无论是另起炉灶还是节外生枝,必须要有差异,不能够说跟欧美的传统一模一样,也不能跟中国宋元明清的传统一模一样。你必须得有你这个时代的一种特色,或者一种精神上差异的发展,才能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我非常看中艺术家在时尚、在娱乐、在发明创新、社会文化领域等等中的一个前卫的、前瞻性的一个位置。他们真的就是说因为社会的一个发展的势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希望艺术家走出小众,不要光待在一个艺术圈里面,艺术家在艺术圈里面就要互相打架,互相不服,如果你走出艺术圈的话,你把你的艺术在公共社会里头展现出来,其实是一个价值兑现的一部分,也是价值呈现的一部分,也是价值推广的一部分。当代艺术才能为这个社会接受和容纳。

 

这两年,我想如果我们要改变中国艺术是欧美艺术的“亚文化”的一种所谓的征兆,或者一种病兆,你只能想办法找到我们文化个性发展的一些层面,那么我这种层面不能再套用所谓的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这种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就是把人家的体制,把人家的规则,把人家的标准拿来,然后由于我们够不上这种标准,健全不了这个体制,又没办法建构一种规则,只好按照国情的话,就是局域扭曲,到最后造出一些不像老虎也不像犬这样的一些四不像的东西,但是如果就是说我们在充分学习人家体制规则和标准的一个基础上,然后跟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所连通的话,那么我们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更高的一个层面,就是我们不是拿来变成一种洋文化或者追随他人的文化,我们变成中西方融合以后的一种文化提升和一种差异性的文化的发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