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未动,心已远 流动美术馆即将启程
——99艺术网专访程昕东后有感
著名国际艺术策展人、艺术经纪人、出版人程昕东在接受99艺术网的专访
从红小兵到法国骑士 最难忘的是盖戳儿声
近日,程昕东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回首踏入艺术圈儿的二十余年,程昕东将中国的当代艺术带到了法国、俄罗斯、古巴……在与之交谈中,他总以“红小兵”开头,在这个充满了时代色彩的词语中,我们仿若看到了在中国的红色年代,程昕东怀揣着理想主义的情结踏上了前往法国的火车。
程昕东作为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到法国的第一人,也将法国的当代艺术传递到了中国。90年代的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概念还充满了新鲜感,程昕东受成都上河美术馆之邀,策划了法国艺术家克洛德-维尔拉的个展。在充满了体制色彩的中国,举办公开的展览还需要文化部门的审批,面对时间紧迫的压力和承担政治后果的风险,程昕东逆流而上,奔走于美术馆和文化厅之间、穿梭于北京和巴黎之间,不断的游说和引导,终于在开展前两天得到了审批。
程昕东清楚的记得,早上八点钟,他等在文化厅的门口,成为当天第一个盖下图章的方案。紧接着,他又去了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生命中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场景,当天十几次的图章敲定的声音始终回荡在他的脑海中。那“当当”的声音,引导了展览由地下走到了公开,走向了政府与公众的视野,走进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圈。
从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到流动美术馆 自觉肩负桥梁信仰
距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在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35号成立已经过去了13年,而今,它已拓展为三个空间。但程昕东并不满足:“这个空间只是一个点,艺术是流动的,所以我的艺术空间也是流动的。我要把优秀的国际当代艺术带到全中国,全世界。”
鉴于空间固定的局限性,“流动美术馆”的概念应运而生。之所以执意要做一个概念的美术馆,程昕东希望通过一场场的美术展览,以时间、空间的流动,来将美术的概念传播开去,让美术馆的观念存在于流动之中。
几十年来,程昕东策划了百余场展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道中,他孜孜不倦。谈及肩负着传播中国当代艺术的重任,不得不提他策划的第一个展览——“五十年绘画展”,法国绘画大师苏拉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
当时的中国美术馆,外面虽然完好,但是内部却是失修的陈旧,场馆中央的几只日光灯也呈现出一种昏暗。而苏拉热被称作法国当代画坛的“罗丹”,刚刚获得同年的“日本天皇绘画奖”,他对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充满了梦幻的感觉,显然中国的实际会令他大失所望。困难远不止这些,碍于当时法国向台湾出售军火的政治危机、艺术家后期的作品需要足够的光呈现色彩的变化、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财产不能有任何的改动……一年多的时间,通过程昕东积极的奔走沟通,中国的艺术爱好者终于得以欣赏到苏拉热的作品。
且不说这次展览作为80、90年代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三个国际艺术大展之一,历经此次策展,程昕东深刻体会到在不同语境下艺术碰撞所产生影响,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他坚定了传播中国当代艺术的信仰,自觉担当了传播中国当代艺术的桥梁。
从商人到艺术家 程昕东坚持自我风格
程昕东身兼策展人、艺术经纪人和出版人等多重身份,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更喜欢人们称他为艺术家。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因子,也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在我身上,可能与艺术家的因子有融合。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会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交集。艺术家需要我帮助他们策展、出版;我也需要艺术家的支持和协调。”程昕东说。
80后艺术家杨勋的个展刚刚在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开幕,在接受访问时,谈及和杨勋的相识,程昕东曾有“在杨勋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的高度评价。对于和年轻的艺术家的合作,他不止一次的强调要符合“程昕东风格”。期许能和80后的艺术家、90后甚至是更新一代的艺术家合作, “程昕东风格”才是画廊与艺术家链接的纽带。
刚刚结束了在台北的展览,又将开展在波兰的展览,程昕东早已动身,流动美术馆再启程了。“程昕东风格”也会成为一个烙印,深深烙在中国当代艺术前行路上。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