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着“俗艳王子”之称的杰夫-昆斯(Jeff Koons)是继安迪-沃霍尔之后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3月21日,杰夫-昆斯应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之邀来中国举办讲座,能容纳600人的央美报告厅涌进了近千人,其势头大大超过去年来央美做讲座的另一位世界级艺术明星村上隆。与村上隆大谈艺术创业不同的是,同样擅长艺术营销的杰夫-昆斯更多地谈的是艺术创作。
“接纳是艺术的最高阶段”
讲座伊始,杰夫-昆斯讲述了自己接受的艺术教育和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从《充气的兔子》、《悬挂的心》到《郁金香》、《大力水手》等。杰夫-昆斯称自己从小到大都喜欢超现实主义艺术,自小就想成为“我这一代人的代言人”。
在整场讲座中,杰夫-昆斯一直在介绍自己的现成品艺术创作。昆斯指出,之所以一直着迷于现成品,是因为现成品有特别的意义,现成品就意味着接受,“对我来说,我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从自我接纳转向接纳世界、社会。我所创作的艺术不是关于判断的艺术,而是关于接纳的艺术,我认为接纳是艺术的最高阶段。”
当今文化走向碎片化的 代表人物
从杜尚开始,一直在尝试用通俗来瓦解现代主义的精英性,而昆斯提出通俗或媚俗,这是商业时代营造的价值标准。潘公凯认为昆斯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接纳是核心概念。因为接纳的反面是判断,判断以宏大叙事为基础,而正是宏大叙事被消解,接纳成为了重要的方式。潘公凯说,昆斯是当今文化走向碎片化、均质化的代表人物,而对于更年轻的艺术家,新的时代又将开始,新的思潮是什么?这是昆斯给大家带来的问题。
潘公凯问昆斯:为何初期的作品尽量不改变现成品的原貌,而后来做了较大改变?昆斯回答说,当柏林墙倒塌时,那件作品原样不动的可能性没有了,他必须做出改变。此后他发现他在意的不是对象,而是观众,观众的体验具有完整性,遭遇和发生转变都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事。潘公凯认为,这是因为观众看到这样的作品可以打破惯性逻辑得到触动。昆斯说,如果将问题切割开来进行独立分析也没有问题,但给观众的影响在于艺术品像一个小勾子或诱饵,能给观众一个契机并带来可能性。
昆斯作品大卖的策略
杰夫-昆斯(Jeff Koons)最早是纽约MoMA美术馆的VIP会员推销员,在华尔街做过5年经纪人,他一直认为艺术是需要宣传的商品,并把在美术馆和画廊展览比作市场占有率之争,声称:“最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最厉害的谈判高手!”
作为艺术家的杰夫-昆斯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The Curious Economics Of Contemporary Art》一书介绍了9 个当今世界最红最热的艺术界品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杰夫-昆斯、达明安-赫斯特和安迪-沃霍尔。
杰夫-昆斯不忌讳亲自上拍场推销自己的作品,同时将商业推销技巧也运用到了作品的销售中,比如他创造拍卖纪录的作品《悬挂的心》于2007年11月14日在苏富比(微博)以2100万美元成交。当这件作品卖出的时候,这件3米的红心刚刚从昆斯的生产线上新鲜出炉,没有经过曝光便直接从仓库运送到了拍卖行。
《Art News》杂志的Kelly Devine Thomas曾经剖析过杰夫-昆斯作品大卖的策略。杰夫的策略有以下几点:其一,作品体量要大,大到能和深宅大院的豪门阔气相匹配;其二,作品质感要好,好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抚摸,压抑不住内心想拥有的冲动;其三,作品要亲切,能够打动人心,尤其是打动富商大贾、贵妇名媛内心存有的“浮华的孤寂”;其四,制造话题,让自己成为注目焦点,名人的东西总有人抢着要;其五,与其把自己当艺术家看,不如把自己当广告明星用。
昆斯说过许多关于金钱和艺术辩证关系的名言,诸如“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商品”。但当观众问他是否会因为市场而改变作品时,他回答:“我想说的是自己作为艺术家对金融并没有兴趣,只是说钱可以给我一个创作作品的平台,我做作品本身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商业因素,我最关心的是作品与观众的交流。”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