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作品
杨飞云作品
集结了画家杨飞云、朱春林、王殿华,以及杨飞云太太芃芃等人作品的《心灵与诚实》学术交流展于3月17日至4月5日在中国油画院展出。本次画展共展出160幅作品,多数是画家近期新作。昨天,杨飞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夫人芃芃是他最常用的模特,作品中充满东方古典气质的美女形象,都是从她身上挖掘出来的。
>>新作
创作动力是内心的感动
持续到4月5日的《心灵与诚实》学术交流展,参展艺术家是杨飞云交往多年的朋友或弟子,包括他的太太芃芃、朱春林、王殿华等。杨飞云在此次展览中,共展出了三幅新作,分别是《宁静与沉思》《17岁》及《山西女孩》。这三幅作品均为女性人物肖像,画中的人物延续了杨飞云此前作品风格。
杨飞云在自己的作品上面贴着一段注解:“艺术的动力是内心的感动,内心的感动是真实可信的。”对于这些新作,杨飞云解释说:“这些作品,一部分题材是原来惯有的东方女性题材,从灵感审美或是文化特征上,找出一些自己能够体验的东西,来对东方女性美进行诠释。”而对于故地人物题材的选择,杨飞云如此阐释:“不是说以后画的都是农村景色和农民题材,而是去挖掘这部分地域和文化中深层次的精髓。”
>>创作
追根溯源深化题材
展厅顶层是杨飞云的工作室,整洁而宁静,宽大的房间摆放了很多作品。入大门左转,是一间书房,书架上摆放着历年来收藏的图册、生活照片,还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世界名画微缩品。这不仅是杨飞云画画的地方,也是他和朋友、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场所。
杨飞云画了不少女性形象,如早期作品《一杯红酒》和《甘南藏族女孩》,夫人芃芃是他最常用的模特。“是想从她身上挖掘出东方气质。”提起同是艺术家的夫人,杨飞云脸上漾起了微笑。
杨飞云周游了很多国家,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根,“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内蒙,但祖籍是山西。爷爷那辈走西口,给我带来的影响很大,这块可能是以后题材深化的主要方向。”
>>冲击
吸收并用坚持自我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是坚持一件事情,并将它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很难,但是杨飞云做到了。
此前,有人提出“美术学院的黄昏”的说法,提出在当代艺术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古典写实是否已走下坡路。对此,杨飞云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典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杨飞云没有否定抽象的存在价值,而是努力地从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创作的内容。“在品种语言里,绘画观念艺术在西方已经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装置。抽象艺术是在绘画艺术中,根据形而上的东西进行的推演。我们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大家都要朝这个方向发展。不过,伟大的写实作品,里面必须有抽象元素的节奏美感,如果没有这个,那作品就称不上是好的作品。”
面对摄影对绘画的冲击,杨飞云表现得很淡定:“照片不是绘画,绘画里面有形象、有故事,好的绘画作品还须注重绘画表现力。因此,没有一张照片能取代好的绘画。摄影只会对低端绘画有影响。”另外,杨飞云还认为摄影对绘画会产生不良影响。“画家利用照片创作时,会出现很劣质的画作。很多年轻人用电脑做出的画,收藏界分不清,理论家也栽进去了。画家可以使用照片,但如果好多画画出来是纯粹照片效果,那就不如去照相了。”
>>正声
消除拍卖泡沫是误读
本月初,杨飞云建议消除拍卖泡沫的观点,引起诸多热议。杨飞云表示,“其实我指的不是价格,而是炒作后作品拍成天价的情况。这种天价影响的不仅是艺术标准,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审美价值观。”
“大众多数是被动的,完全要让大众来决定艺术高度,那就麻烦了。”杨飞云认为,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非常重要,多给大众看好作品、精品,才能提高。
■创作十问
1.最喜欢的颜色灰绿色,绿色扎眼。
2.最喜欢的艺术家伦勃朗和达芬奇。
3.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还没有。
4.有无灵感迸发一说很难苛求有灵感。
5.一张画的创作周期有多长有长有短,这要看具体作品而定
6.是否介意作画时有人打扰是的,但是避免不了,已经锻炼出来了。
7.会不会跟好友交流画作会,交流思想更多些。
8.如何对待没有画好的画对没有画好的画,一般会涂掉。
9.多久外出写生一次一年至少外出写生两次。
10.最喜欢的事下乡和逛博物馆。
■人物小传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作为杰出艺术家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代表作《纯洁》《唤起记忆的歌》《北方姑娘》《小演员》《侧面》《小姚》等。
【编辑:曹茂超】